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國語的歷代研究

國語的歷代研究

《國語》成書以來,東漢鄭眾、賈逵,魏晉王肅、唐固、虞翻、韋昭、孔晁等為之作註。唐宋以來,各家之註多 亡佚,惟韋昭《國語解》存於世。北宋時,宋庠(字公序) 曾整理《國語》及韋解,並作《國語補音》三卷。然其間亦有宋庠不知者:如後漢楊終撰有《改定春秋外傳章句》 ,三國孫炎撰有《國語》註,北魏劉芳撰有《國語音》壹卷。公序雲: “先儒未有為《國語》音者,蓋外、內傳文多相涉, 字音亦通故也。然近世傳《舊音》壹篇,不箸撰人姓名,尋 其說,乃唐人也。 ”恐失檢於《魏書·劉芳傳》 。除此以外, 我們不排除東漢、三國、魏晉之間佚名舊註大量存在而後世 散佚不傳這種情況。

韋昭《國語解》是現存於世的《國語》最早註本,他在 《國語解敘》中對其之前的註家及其作註的緣由、依據也有 清楚的說明: “遭秦之亂,幽而復光。賈生、史遷頗綜述焉。 及劉光祿於漢成世始更考校,是正疑謬。至於章帝,鄭大司農為之訓註,解疑釋滯,昭析可觀,至於細碎,有所闕略。 侍中賈君敷而衍之,其所發明,大義略舉,為已憭矣 ,然於文間時有遺忘。建安、黃武之間,故侍禦史會稽虞君,尚書仆射丹陽唐君,皆英才碩儒、洽聞之士也,采摭所見,因賈為主而損益之。觀其辭義,信多善者,然所理釋,猶有異 同。昭以末學,淺暗寡聞,階數君之成就,思事義之是非, 愚心頗有所覺。今諸家並行,是非相貿,雖聰明疏達識機之 士知所去就,然淺聞初學猶或未能祛過。切不自料,復為之 解。因賈君之精實,采虞、唐之信善,亦以所覺增潤補綴, 參之以五經,檢之以《內傳》 ,以《世本》考其流,以《爾雅》 齊其訓,去非要,存事實,凡所發正三百七事。又諸家紛錯, 載述為煩,是以時有所見,庶幾頗近事情,裁有補益。 ” 他的大體情況上文已述。

公序以下直至清初,研究《國語》者寥寥無幾。有清壹代,樸學大興,其間不乏校註《國語》者。主要有: 汪遠孫《國語校註本三種》 ( 《國語三君註輯存》 、 《國語發正》 、 《國語明道本考異》 ) ,陳瑑《國語翼解》 ,董增齡《國語正義》等。

汪遠孫《國語校註本三種》 對《國語》文本作了系統翔實 的研究。 其作 《國語校註本三種》 的緣起、 體例、 依據在 《三 種》各自序言都有明確交代。茲錄於下,以資參證。

《國語三君註輯存》序: “三君者,後漢侍中賈君逵、吳侍禦史虞 君翻、吳尚書仆射唐君固也。韋宏嗣采摭三君,並參己意, 成《國語解》二十壹卷。漢章帝時,鄭大司農眾作章句,其 書最為近古,久亡其篇數。魏中領軍王肅、晉五經博士孔晁 亦為章句訓註,後先於韋而解不載。今遠孫不揣譾陋,搜羅 舊聞,其三君說有見於解中有不見於解中悉錄之,王、孔諸 家亦載焉。於以識韋氏作解之去就、而眾說之足資取益也。 “ 《國語》 稱三君者,仍宏嗣之本書也。 ”

《國語發正》序: 向稱《外傳》 ,與《內傳》相為表裏,綜述義文,說家輩出。 自漢迄晉,散佚無存。今所完存者,唯韋氏註而已。註中都 采古訓,又參幷己意。實事求是,卓爾鉅觀。然學道無窮而 偏漏難掩,此中得失,間有瑜瑕,可資考訂。去就需才,遠 孫妄不自揣,研慮多年,搜輯舊聞,博取通語,茍可明者, 皆收錄焉。 抑有疑者, 必備參焉。 解訛者駁之, 義缺者補之, 辭意有未昭晰者復詳說之。 爰列三例, 依傳作卷, 為 《發正》 : 二十壹卷, 所以發其疑而正其似也。 ”

《國語明道本考異》 “舊題天聖明道本《國語》 ,天聖,宋仁宗年號;明道,乃 仁宗改元。卷末署雲‘天聖七年七月二十日開印,明道二年 四月初五日得真本’ 。是明道二年以天聖印本重刊也。近代 盛行宋公序《補音》 ,明人許宗魯、金李皆從公序本重刊。 兩本各有優劣,而後是非異同判焉。今刻以明道本出大字, 公序本輔行小字於下,它書所引之異文及諸家所辨之異字, 亦皆慎擇而采取之。 讀 《國語》 者庶乎知其異而是非可識也。 ”

《國語校註本三種》 ( 《國語三君註輯存》 、 《國語發正》 、 《國語明道本考異》 ) ,有清道光丙午閏五月汪氏振綺堂刊本。其 中《國語發正》被王先謙收入《清經解續編》 , 《國語明道本 考異》收入《四部備要》 ,列於黃丕烈《重刊明道二年〈國 語〉 》 、 《校刊明道本韋氏解〈國語〉劄記》之後。

陳瑑《國語翼解》 ,主要是搜集相關文獻對韋昭《國語 解》作疏證補充工作。顧其名即知其作是書之旨,翼者,輔 也,佐也,助也。 《廣雅書局叢書》 、 《叢書集成初編》均有 收入。

董增齡《國語正義》 ,其序雲: “宋公序補音本及天聖本 兩家並行,近曲阜孔氏所刻用補音本。今兼收二家之長,而 用補音本者十之七八。……雲為之註者,有漢鄭眾、賈逵、 魏王肅、吳虞翻、唐固、韋昭,晉孔晁七家,今唯韋解尚 存。……今銓釋韋解之外,仍援許鄭諸君舊詁備載其後,以 俟辯章。譬導水而窮其源,非落葉而離其根也。韋解體崇簡 潔,多闕而不釋。 《史記》集解、索隱、正義及應劭、如淳、 晉灼、蘇林、顏師古等家《漢書註》 、章懷太子《後漢書》 註,凡與馬班正文采取《國語》者,各有發揮。或與韋解兩 歧,或與韋解符合。同者可助其左證,異者宜博其旨歸。並 采兼收,以匯古義。錞鼓不同音,而皆悅耳;荼火不同色, 而皆美觀也。國邑水道,以《漢·地理誌》 、 《後漢·續郡國誌》為主,而參以《水經註》 、 《元和郡縣誌》 、杜氏《通典》 , 諸家並列。我朝所定府廳州縣之名庶覽者了然。至宮室器皿 衣裳之制度, 則孔賈諸疏具存, 止擷簡要, 不事詳敘。 ”

正義者,註之疏也。殆因“疏不破註”之例, 《國語正義》 雖篇幅不小,但發明無多。吳曾祺在其《國語韋解補正》敘 中就說: “然董氏之書,多征引舊典,而於文義之不可通者, 反忽而不及。似博而實略,似精而實疏。 ”這個評判應該 說是相當公允的。董增齡《國語正義》有清光緒庚辰章氏式 訓堂刊本,巴蜀書社 1985 年據此本影印出版了影印本。

此外,清人對 《國語》 還作了大量輯佚工作:王仁俊 《經籍佚文》輯有《國語佚文》壹卷;王謨《漢魏遺書鈔》 、勞格《月河精舍叢鈔》 、黃奭《漢學堂叢書》 、 《黃氏逸書考》 、 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 、蔣曰豫《蔣侑石遺書》 、王仁俊 《玉函山房輯佚書續編》 ,對已亡佚的東漢鄭眾、賈逵,魏晉王肅、 唐固、 虞翻、 孔晁等 《國語》 註作了輯佚工作。 這些輯佚工作,作用不言自明。

清末校詁《國語》者有吳曾祺,撰有《國語韋解補正》 壹書。他在《國語韋解補正》敘中說: “ 《國語》壹書,時有 箋疏,惜其寥寥無幾。獨高郵王氏,所得為多。乃擇其說之 合者,悉纂而輯之。其有不足,輒以己意謬為附益。歲月既 久,楮墨遂滋。因匯為壹編,名之曰《國語韋解補正》 。補 者,補其所未備;正者,正其所未安。備且安,是書之本末 具矣。 ”其書亦間有創獲,於讀《國語》者,不無裨益。 清宣統元年,商務印書館初版其書。民國年間,商務印書館 有數次印行。

其後沈镕有《國語詳註》 ,惟存《國語》正文,摘列重 要詞句略加詮釋,其性質為重註而非補註。因其發明無多, 後人稱引亦少。其書民國五年文明書局有鉛印本,民國二十 四年文明書局曾再次印行。

另有金其源《讀書管見·國語》 (商務印書館,1957 年版) ,時有所得。

臺灣學者張以仁《國語斠證》壹書,摘錄有異文、疑義之相關語句,以天聖明道本、公序本、公序《 〈國語〉補音》 、 董增齡《國語正義》本等本相互讎校,旁參黃丕烈《劄記》 、 汪遠孫《考異》等諸家成說,廣采古註、類書及相關書中材 料,以理其訛脫,正其謬誤。其於《國語》 ,厥功甚偉。此 書由臺灣商務印書館於 1969 年印行。

在《國語》校註本中,徐元誥《國語集解》 ,行世最晚, 在韋解之下而能網羅之前王引之、汪中、劉臺拱、黃丕烈、 汪遠孫、陳瑑、董增齡、吳曾祺、沈镕各家之說,並於諸說 紛存、文有疑義處以“元誥按”明其取舍,於讀《國語》者 甚為便利,可稱當前《國語》校註本之最佳者。但王樹民先 生在《國語集解》點校前言裏有中肯地評價: “ 《國語集解》 之編撰方式雖善,但其編撰工作則甚為粗疏,成為其書之最 大缺陷。 ” 其書 1930 年曾由中華書局印行。2002 年,中華書局又出版了經王樹民、沈長雲二先生點校的《國語集解》 。 每卷之後,都附有點校者所作校記,在最大程度上彌補了徐元誥《國語集解》編撰工作粗疏而導致的訛誤。2006年修訂本附上了人名索引。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校點《國語》 ,以《四部備要》收錄的士禮居翻刻明道本《國語》為底本,參校《四部叢刊》影印明代翻刻公序本,並吸收了壹些前人的校勘成 果,略加按語,由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出版,後又修訂重版多次。此為目前最易得之本,且閱讀甚為便利。 葉麟《白話譯解國語》(屬於選譯),大連大達書社1935年  秦同培註釋、宋晶如增訂《廣註語譯國語精華》(屬於選譯),世界書局,初版不可考,新壹版出版於1943年  傅庚生《國語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該書的影響比較大,在後來的《國語》譯註中經常可以看到《國語選》的影子。

高振鐸、劉乾先《國語選譯》,巴蜀書社1990年 《國語》的權威點校本為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組點校本,後來的《國語》譯註本都以其為底本、參酌他本而成。

薛安勤、王連生《國語譯註》,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  汪濟民等《國語譯註》,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2年  董立章《國語譯註辨析》,暨南大學出版社1993年  鄔國義、胡果文等《國語譯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李維琦《白話國語》,嶽麓書社1994年  黃永堂《國語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該書發行量較大,影響較廣。

秦峰 《譯註國語》,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  趙望秦、張艷雲等《白話國語》,三秦出版社1998年  來可泓《國語直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  鮑思陶點校《國語》,齊魯書社2005年  曹建國等《國語簡註通說》,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