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讀音:fān、fán、bō;筆畫:15;部首:艹;結構:上下結構。
基本釋義:
fān
名,動通“藩”
①籬落;屏障
四國於蕃,四方於宣。——《詩·大雅·崧高》又如:蕃蔽(屏障);蕃籬(籬笆。引申為屏障)
②藩屏;捍衛
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國語·楚語下》
又如:蕃桿(藩屏;護衛);蕃輔(捍衛輔助)
fán
①植物生長旺盛,茂盛
[蕃庶,蕃盛,蕃茂,蕃蘢,蕃孌]
②事物數量繁多
[蕃多,蕃祉,蕃衍,實蕃有徒]
③數量自然增長
[蕃孕,蕃育]
bō
①吐蕃(公元618年—842年),古代藏民族政權,亦稱“西蕃”
[吐蕃]
古籍釋義:《唐韻》附袁切,音煩。《說文》草茂也。《詩·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升。《書·洪範》庶草蕃廡。《傳》蕃,滋也。
又《周語》民之蕃庶,於是乎生。《註》蕃,息也。
又草名。《山海經》陰山,其草多茆蕃。
又鳥名。《山海經》光山,其鳥多蕃,或雲即鸮。
蕃衍
fányǎn
遂漸增多或增廣
問題九:吐蕃族 蕃 怎麽讀 標準讀法應為(tǔ bō),但在有壹年中國制作的大型紀錄片中,當時的解說員趙忠祥把他讀成了(tǔ fān),這部紀錄片因為是和其它國家***同直播,也不好更正!所以現在讀(tǔ bō)和(tǔ fān)都是可以的!但最好還是讀成(tǔ bō)
問題十:吐蕃的“蕃”字怎麽讀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在這裏的“吐蕃”應該是念BO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