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東晉桓氏的來歷

東晉桓氏的來歷

庾姓 壹、姓氏源流

庾(Yǔ)姓源出有二:

1、出自顓頊高陽氏,以官名為氏。據《姓纂》記載:“堯時有掌庾大夫,以官命氏”。望出顧川、新野。遠古堯帝時代,有庾大夫安慶公(掌管露天糧倉的官名),他的子孫便以祖上官名為姓,相傳姓庾。

2、亦出自以官名為氏。上古周朝時,管理糧倉的官員叫“庾廩”,因為世代以此官職而有功,被賜予庾姓,其後代亦以官名為姓,相傳姓庾。庾姓在兩漢時代形成了潁川和新野兩大郡望,而潁川庾姓最繁盛是當今庚姓中最大支派。

二、遷徙分布

(缺)庾姓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壹百位。庾姓是古時水路運輸的中轉倉庫,朝中掌管這些倉庫的官員叫掌庾大夫。帝堯時,有的人世襲這壹官職,後來就以官名為姓,稱為庾氏。庾姓也是壹個古老的姓氏,隨時代變遷而散居在中國各省市。古籍中有曹操為免於關雲長殺害,懇求關雲長將軍熟讀《春秋》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的故事。漢代庾皮父子任教宮廷;庾勝昆仲戍守廣東臺嶺橫浦關,為紀其功,改名為大庾嶺。魏、晉南北朝庾乘、庾嶷、庾遁、庾亮、庾翼、庾冰、庾文君、庾道憐是河南省穎川鄢陵人,庾肩吾、庾信是河南省南陽市新野人。庾信在《哀江南》賦中說:“我之掌庾承周,以世功而為族,經邦佐漢,用論道而當官”,意思是說庾氏先祖在漢室任司空輔佐劉氏王朝,在立國治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並參與高層的經邦大政,坐朝論道。可見古代庾氏名人相繼湧現,活躍在政界、文化界3000多年。庾亮集軍政大權於壹身、功績卓著,庾信博覽群書,文集六朝大成,唐大詩聖杜甫贊他為:“庾信文章老更成”。庾氏當時譽為忠誠、廉潔名門望族。如今河南新野有庾會太守生祠和胡書之碑碣彰其德政。庾氏族人對社會發展是有貢獻,在偉大的中華文化族中有其光輝奪目的壹頁而永垂於世。編撰《庾氏誌》的庾裕良老人在書裏寫到,東晉初年,庾氏名將曾奉旨出使高麗,這就是在韓國紮根的庾氏要認的親、溯的源。據韓國2001年11月1日人口統計,全國286個姓氏中庾氏位立97位,全國庾氏人口16802人。據中國2001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庾姓大約五萬余人,分布在全國各地,不少大學教授和廣播、報紙、書刊竟然把“庾”字誤作為庚、瘦、唐、廖。中國新華字典1972年以前版對“庾”字解釋為“大庾嶺”,在廣東、江西省交界的地方。1977年我在山西大學上學時曾寫信給北京新華字典編輯部,要求加上了註解為“姓”。當今,廣西、湖南、江西、甘肅、山西、陜西、江蘇、上海、雲南等地都有庾姓的族裔。據《廣東庾氏誌》載,廣東庾姓始祖是庚東旸,仕宋,於北宋元佑年間自南京來粵,任廣南路經略安撫使,攜眷導羊城。二世庚觀,宋政和年間任廣南東路提舉,因見東莞山水秀麗,乃蔔居東莞茶園(今茶山鎮),並名其地為庾家坊。明洪武二十五(1392年)前後,八世孫庾德信攜父由茶園庾家坊避禍遷居至谷湧(沖),後又分支到蜆湧企石村。(余略)

三、歷史名人

庾 後:明穆皇後庾氏。諱文君。左將軍琛第三女也。後少以珪璋特異。令儀淑美。故中宗為肅宗納焉。初為世子妃。仁和有禮。深見敬重。太寧元年六月立為皇後。策明穆皇後曰。正位閨房。以著協德之義。贈琛為車騎將軍。母邱氏封安陽縣君。從母荀氏永宣縣君。後生顯宗成皇帝。顯宗即位。尊後曰皇太後。群臣奏、天子幼沖。宜依漢和熹皇後故事。後辭讓數四。不得已。遂臨朝攝萬機。蘇峻作逆。王師敗績。後以憂逼崩。時年三十三。

庾 亮:字元規,東晉穎川鄢陵人。歷仕東晉元帝、明帝、成帝三朝。集軍政大權於壹身、功績卓著,庾信博覽群書,文集六朝大成,唐大詩聖杜甫贊他為:“庾信文章老更成”。庾亮在《哀江南賦》中說:“我的祖先是掌庾大夫,承傳於周朝,因為世代以此官職而有功,被賜予庾姓,到了漢代,經邦治國,以輔佐皇帝而受職當官。”自己雖然不是遠古帝王的後裔,但祖先也很光彩,在昌盛了八百多年的周王朝就開始當官。

庾 信:字子山,北周文學家,南陽新野人。曾擔任北周開府儀同三司,世稱“庾開府”,擅長寫詩賦、駢文。善宮體詩,早期作品綺艷輕靡,文章綺麗,與徐陵齊名,為宮廷文學的代表,時稱“徐庾體”。晚年之作遂趨沈郁、蕭瑟蒼涼,並對當時社會動亂有所反映,以《哀江南賦》為最著。今傳《 庾開府集》、《 庾子山集》均為後人所輯。他的父親庾肩吾也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

庾 抱:潤州江寧人。有學術,隋元德太子學士。高祖初起,隱太子引為隴西公府記室,文檄皆出其手。轉太子舍人。集十卷,今存詩五首。

庾筍悠:東晉初年名將庾翼的長子、庾亮的侄兒,奉旨出使***,為溝通中韓兩國的經濟文化作出了貢獻。他熱愛***的壯麗河山和勤勞的人民,並囑咐子孫就地安居樂業。庾筍悠的子孫們和***人民壹道,為***的經濟、文化建設辛勤奉獻。五百年之後,有他們的後代庾黔弼出現於***政界,曾任征西、征南、都統大將軍,他為統壹振興***作出了突出貢獻,得到***朝野的尊敬和擁戴,又升為太師,參與朝政。其後數代庾氏傳人相繼成為***名臣,政績輝煌。庾氏因而成為高麗人民贊譽有加的名門巨族。這是旅居朝鮮、韓國庾氏兄弟們的光榮,也是整個庾姓家族的光榮。

庾澤普:名恩易,別號墨江、楓漁,雲南省墨江人。東渡日本留,畢業後回國。歷任雲南陸軍炮隊教練兼籌辦講武堂及陸軍隨營學校,後調任陸軍炮隊第壹營管帶。後赴北京補授陸軍少將,並任總統府諮議。民國二年(1913年)6月,任講武堂校長,旋辭,任教授、高等顧間,加陸軍中將銜。民國5年授陸軍中將。民國七(1918年)年2月18日被刺遇難,享年35歲。次年追贈為陸軍上將。孫中山為其墓表題了“應為雄鬼”四字。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潁川郡:秦王嬴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置。相當於今天河南省許昌壹帶地區。

濟陽郡:戰國時為魏邑,西漢置縣,治所在今河南蘭考東北。晉惠帝時,將陳留郡之壹部分設置濟陽郡,治所在濟陽。

新野郡:古置新野縣即今縣,西晉末置新野郡,治新野,北周時廢。

2、堂號

潁川堂:潁川庾姓最早居住在潁川的鄢陵,其可考的最早祖先為東漢末年的庚乘。《後漢書·郭符許列傳》載:“庾乘字世遊;潁川鄢陵人也。少給事縣廷為門士。(郭)林宗見而拔之勸遊學宮遂為諸生傭後能講論自以卑第;每處下坐;諸生博士皆就向由是學中以下坐為貴。後征辟並不起號曰“證君”。

此外,庾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新野堂”、“濟陽堂”等。

============================================================

庾姓宗祠通用對聯

〖庾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白雲薜荔;

綠水芙蓉。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朝齊新野人庾易,字幼簡,遷居江陵,性格恬淡,不與人交往。經歷高帝、武帝、明帝三朝,屢次征召,他都不願做官。薜荔,植物名,屈原《楚辭·九歌·山鬼》有句:“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後來借指隱者或高士的衣服,也借指隱者或高士。下聯典指南朝齊新野人庾杲之,字景行,幼年時有孝行。官尚書駕部郎、尚書左丞、王儉衛軍長史,生活清貧,當時人稱他如"綠水芙蕖"、"蓮花幕"。官至太子右衛率。

南樓逸興;

開府新詩。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晉潁川鄢陵人庾亮,字元規,少年時就知名,好《老子》、《莊子》,善談論。他妹妹是明帝皇後,他得以歷官中書郎、給事中、中領軍等。明帝晚年,他與王導等受遺詔輔佐幼主,成帝兩歲即位,他任中書令(宰相),執掌朝政。蘇峻作亂時,他出奔潯陽,借荊州刺史陶侃的兵消滅蘇峻。陶侃死後,他鎮守武昌,任征西將軍。壹次,幾位僚屬秋夜登南樓賞月,他突然也來了,眾人要回避時,他說:“諸位都不要奉,我於此興趣也很濃厚。”於是和大家壹起就坐在胡床上談論、吟詠。下聯典指南北朝時北周文學家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南朝梁文學家庾肩吾的兒子。原在梁做官,出使西魏時,正逢西魏滅梁,便留了下來,先後在西魏、北周做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稱"庾開府"。善作詩賦、駢文,在梁時與徐陵同為宮廷文學的代表,當時稱“徐庾體”;晚年所作,內容上有明顯變化,風格也轉為蕭瑟蒼涼,為杜甫所推崇。

瞿塘水退;

蓮幕風清。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梁·庾子輿奉父喪歸鄉,過瞿塘峽,遇水漲,子輿撫柩長號,其夜五更,江水退減,子輿渡畢,水復漲。下聯典指南齊·庾杲之,時稱“蓮花幕”。

開府世澤;

西昌家聲。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周·庾信,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稱“庾開府”。下聯典指後魏·庾業延,以功賜爵西昌公。

開府之集;

揚都之文。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周·庾信事典。下聯典指晉·庾闡,字仲初,潁川人。太尉亮之族也。少孤。九歲便能屬文。闡有文章才義。識者以為宜綜國史。於是召為散騎侍郎。領大著作。為揚都賦邈絕當時。五十四卒。父東以勇力聞。世祖時西域遣壹使胡。趫·勇果。自謂無敵。晉人不敢與校。世祖募求勇敢之士。唯東應選。遂暴殺胡。勇聞殊俗。

-----------------------------------------------------------------

〖庾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少負才名禦贊;

自成體格清新。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庾子元(失考)事典。下聯典指北周·庾信,文辭艷麗,杜甫有“清新庾開府”之詩句,時與徐陵齊名,人稱“徐庾體”。

猶憶南樓之月;

時欽西陸之風。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庾亮事典。下聯典指後魏·庾業延,以智勇聞,功封西昌公。人告其行止風采,擬儀人君,因被誅。

-----------------------------------------------------------------

〖庾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開府鄉關江南賦;

勛爵智勇西昌公。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周·庾信,常有鄉關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下聯典指後魏·庾業延,以智勇聞,封西昌公。

道湣母終邀完聚;

元規妹入主中宮。

上聯典指晉·庾道湣生母漂流他州,訪之不獲,後遇壹負薪嫗,問之,乃其母。下聯典指東晉·庾亮,字元規,其妹為明穆皇後。

============================================================

庾氏典故、趣事

〖庾家粽子〗

提起唐明皇曾大加稱贊的東莞庾家粽子,不能不說到花園粥城。庾家粽子大約在五六年前被花園粥城“挖掘”出來,現在是其壹個招牌小食,壹年四季都有賣。庾家粽子的歷史還是相當久遠的,在唐代“庾家粽”揚名長安。。“庾”是古代壹種計量糧食體積的量器。帝堯時代有掌“庾”的大夫,周朝有管糧倉的“庾廩”官,庾氏以官名做姓氏。由於庾姓族人世代有人管糧倉,他們對糧食品種的優劣極為熟悉。

每當端午時節包裹粽子時,庾氏族人都選用口感最佳的優質糯米,並且對陷料的成份和制作工藝不斷加以改進。到了唐代,庾氏族人制作的粽子已經十分有名,《酉陽雜俎》中說:唐代長安的“庾家粽子”白瑩如玉,就連唐明皇都贊口不絕…… 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大殺臣子,受“胡藍案”牽連,庾氏族人四散避禍,其中有個叫庾德信的人攜其家小來到東莞的萬江谷湧定居。粥城老板與萬江谷湧庾德信的後人有姻親關系,“庾家粽子”的制作技藝便傳到了花園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