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二:鄺怎麽讀,誰知道 拼音:kuàng鄺姓為中文姓氏之壹, 鄺姓人口的第壹大省為廣東省。
問題三:鄺讀什麽 鄺,四聲,姓氏,鄺
問題四:鄺讀什麽音? 鄺讀什麽音?
Kuàng
壹、姓氏源流
鄺(Kuàng 鄺)姓源出有三:
問題五:鄺姓的家譜字輩大全 鄺姓
壹、姓氏源流
鄺(Kuàng 鄺)姓源出有二:
1、出自古鄺國之後人,以國名為氏。據《路史》載:“古鄺國後有鄺氏。”古代鄺國的後人,有以國名為姓,稱為鄺氏。
2、出自方姓,為南宗方諄之後,禦賜改為鄺氏。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有方氏第148世祖方諄,字愈平,因長女方淑麗被冊為皇妃,方愈平受封宣城侯,食采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禦賜姓鄺。愈平因而由姓方改為姓鄺,本應為鄺氏之始祖,但愈平念其本,尊其父三七公為鄺氏始祖,愈平公自己則為鄺氏二世祖。
二、遷徙分布
鄺氏之先,始自方姓。據《姓苑》載:“廣東南海多此姓。”江南方氏支系七世祖方廷英,生三子,長子以平,諱詢,號三七,改取鄺姓。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鄺詢在宋朝廷任內侍(傳達皇命的小官吏)。三月,發生“苗劉之變”,鄺詢忖思朝政動亂不安,於1129年4月全家南遷廣東南海縣大鎮鄉尚書朗裏,構廬建業,教子成名。鄺詢也就是廣東鄺氏始祖,南海縣大鎮鄉也就是廣東鄺姓發祥地。以平,生四子曰諺、讓、誠、諄。鄺諄生三子,長子壹元、次子壹聲、三子壹俊。鄺諄1142年登進士,1146年登科,1152年膺任臨安京城大尹(漢代都城行政長官稱尹),1168年,誥封光祿大夫(官名,主要掌管皇室的膳食),太子太保(輔助皇太子的官),宣城侯爵。何、馮夫人榮膺正壹品夫人之封。諄官居臨安60年之久。1217年,元兵攻宋,鄺諄上疏緩金伐元,次年被貶辭朝,帶領全家南遷廣東惠州河源縣,1219年憤悶而死。鄺諄逝世後,兄弟三人,秉承遺囑,遵從父命,分居各處。鄺壹元公以世臣之子,留居河源,長守父墓。鄺壹聲遷新會縣古岡(歷史上曾置岡州,州治今新會城,故會城又名岡城,新會又名岡州,古岡山在新會城附近,“古岡獨松真茂盛”,是新會縣八景之壹),為新會、開平、臺山三縣鄺氏之祖。鄺壹俊公返居南海縣大鎮鄉。三世祖鄺壹聲生於1155年10月2日,終於1246年7月8日。26歲登第進士,點為朝奉大夫,刑部主政,歷任刑部主事、國子監祭酒、尚寶司署、欽差提督、刑部尚書,誥封太子太保、朝奉大夫等,前後達三十余年。鄺諄逝世後,鄺壹聲於1225年由河源遷新會古岡,後又遷古博裏潘村甲。木房(現屬開平市轄)。鄺壹聲生二子。長子諱奎,字公昭,是開平潘村鄺氏之祖。次子諱興,字公表,生於1197年9月9日,終於1269年3月。鄺公表公於宋理宗淳佑年間(1241-1252年間),由潘村遷到新寧縣沖雲堡忠心村(現屬臺山市三八鎮沖雲管理區忠心村)。四世祖鄺公表是臺山市鄺氏始祖,忠心村是臺山鄺氏發祥地。鄺氏子孫繁衍昌盛,枝繁葉茂。自四世祖鄺公表至今約800年間,由第四世繁衍至33-34世,在臺山有13835人,分居在全市12鎮的154條自然村。(余略)鄺氏流傳至今,子孫己達三十多代,人口三百多萬人。
三、歷史名人
鄺 露:字湛若(1604-1650),號海雪,明代廣東南海人。工詩文,擅書法。崇禎七年(1634年)因得罪南海知縣而亡命廣西,曾遊於岑、藍、胡、侯、盤五姓土司,受瑤族女將雲鄲娘聘為書記,有機會深入了解民族風情、山川地貌、古跡名勝、珍禽異獸、趣事軼聞,寫成《赤雅》壹書,對研究廣西古代少數民族及山川古跡有重要參考價值。南明唐王時任中書舍人。永歷帝時出使廣州,清兵入城,抱古琴、古器、古籍自盡。
鄺 福鶴置現剩明代宜章(今湖南宜章)人,永樂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其父鄺子輔任過安福縣令,後任句容縣教諭(學政官)。《明史?鄺復》記載了鄺子輔批評教育鄺傅墓適隆Z肝人處世勤勉、廉潔、端正、謹慎,對父母十分孝順。他的父親鄺子輔是句容教官,他對鄺......>>
問題六:請問這個字怎麽讀 基本字義
● 鄺
kuàng ㄎㄨㄤA
◎ 見“鄺”。
這是壹個姓氏 。
問題七:況姓氏怎麽讀? 況 ,讀音作kuàng。這個姓氏十分罕見,十五貫裏,有清官 況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