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構圖變得均衡穩定或者表明自己能靜見證過作品的出現與流傳。
古人在創作書畫時,有時候為了能夠讓構圖變得均衡穩定,往往會蓋上自己的印章。與此同時,作者也會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或者是創作時候的情趣而蓋上自己的別號等其他的印章,這也能夠在壹定程度上表現作者的想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例如宋代著名的書法家米芾就很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上面蓋上“襄陽漫士”這樣的印章,因為他的籍貫是湖北的襄陽。
除此之外,我們在壹些流傳時間非常久的作品上面能夠看到很多的印章,而這些印章的名字也是有所不同。這是因此這壹幅作品可能被很多人所收藏過,而這些收藏著壹般都會喜歡在作品上蓋上自己的名字,從而留下自己的姓名。這也表明自己能靜見證過作品的出現與流傳。
印章在不同朝代的區別
元代印章的篆文、刻法都有所變化,出現了圓朱文印。印色大都采用油印或水印,質料有象牙、玉、銅、木等。虞集印的周圍邊框很整齊,他的印章的材質肯定是象牙的。因為印章的材質、印色不同鈐蓋出來的效果是不壹樣的。
自元代王冕開始用石料刻印以後,采用石料刻印的人越來越多。明代早期,各種石料的印章已相當普遍,篆文的刻法也有新的變化,篆文的每個字的停筆處,都比原筆畫略粗壹點,俗稱“錘頭式”。宋代、元代的印章就沒有這種形式的篆文,到了明中、晚期,這種風格樣式的篆文印章便消失了。
明代初期,壹般書畫家多采用油印,雖然是紅色的,但顯得較淡,並略呈黃色。與元代的印色有所不同,明初的最高封建統治者皇帝用的印色比較紅,與壹般人的印色不同。這時有些書畫家的印章比較多,篆文的刻法又不同,如沈周的《臥遊圖》冊中的畫牛的那壹開上的兩方“啟南”二字朱文印,字的大小是壹樣的,但卻不是同壹方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