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書名:《古文字研究》頁數:540頁出版社:中華書局裝幀:平裝圖書資料、內容介紹、目錄、圖書資料版1(2008年9月1)正文語言:簡體中文格式:9787101061246條形碼:97871065438我覺得有很多原因。首先,可能得益於祖先的恩賜。20世紀70年代是中國考古發現的黃金時代。壹批周元甲骨、戰國青銅器和秦漢簡帛相繼被發現,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轟動。甚至在非常封閉和禁錮的文革時期,有關單位還要舉辦“出土文物出國展覽”等活動,文物、考古、考古雜誌都是先補辦。國家文物局還專門組織專業人員對出土的秦漢簡帛進行整理。雖然當時的掌權者標榜“為政治服務”,但客觀上說明了古文字學這門古老而有生命力的學科在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是打開古代歷史文化寶庫的壹把鑰匙,因此受到壹些有識之士的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和支持。其次,當時的古文字研究現狀堪憂,搶救工作迫在眉睫。回顧中國“古文字研究”大會成立前的景象,可以看到專業隊伍青黃不接,後繼乏人。在古文字學領域享有崇高威望和巨大影響的郭沫若同誌剛剛逝世,唐蘭先生臥床不起,容庚、徐中書的父母因年老不能出行;40歲以上的職場人士很少,30歲左右的職場人士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工具書稀缺,技術設備落後,這些都與層出不窮的古文字資料形成了強烈的落差,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以改變。然而,促使這壹關鍵步驟邁出的更直接、更重要的因素,是以於先生為首的吉林大學古文字研究學術團隊勇於承擔歷史使命,富有開拓精神。他們沖破重重枷鎖,克服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提出了各種可行方案,動員了壹切力量,贏得了各方支持。記得從1978上半年,中華書局的趙成同誌就帶著余先生關於成立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的建議,到北京大學、四川大學、仲達大學和考古、文物單位征求意見。他穿梭於各地,走遍南北,終於促成了這壹舉世矚目的倡議。目錄曾憲通:回眸三十年(前言)陳光宇:世界四大古文字的起源、時空與文字結構李:第三 論漢字的起源與形成、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和漢字的起源蔡;論古代紡車銘文及其重要價值;商代的天命思想範禹洲;殷墟甲骨文中的“圖說”孫亞兵;甲骨文中的建華;周易:殷墟甲骨文中“壹日”壹詞的解釋; 沈佩:蔔辭中的看與說:林鴻銘:殷蔔辭見字的壹種特殊用法:紀:講述:解讀“(離世)”蔣玉斌:解讀自組織殷墟甲骨文中的“預兆”劉源:殷墟“畢牟”甲骨文補充說明對“*”甲骨文解釋的幾點質疑何景成:解讀華東甲骨文“所”陳堅:補充說明:甲骨、黃金、幽趙順、 簡文“農”字綜考——殷商甲骨蔔辭前“家”的本義初探朱啟祥:用聯系的方法擴充華東甲骨研究的材料: 蔡哲茂:殷墟甲骨文新發現七則:王門藝術:14《黃組蔔辭新論》;程:劉家莊北Ml046出土的刻本。麥字釋義:古文字第壹難產標點符號:商周金文的同義反復符號趙成:西周金文二重性探析關於“復合家徽”內涵的新探索商周復姓分析朱關於懷、銘文的再討論 正博:紀金文及相關問題研究西周金文“”的意義兩周金文“暨”字用法研究周:西周六文張桂光:西周三註讀《西周金文新論》、 偶識胡長春:西周二文,莊慧如:金文銘文中“某切”壹語研究李家浩:解讀《老周》中的文字。 魏、孟、李明義、趙平安、唐自忠的詞“*”瀕臨死亡。劉玉:《商周著述總表》序。邱希貴:談上官鼎、益陽秦銅鈸三年銘文。朱:鐘山金文劄記。讀中山。再論吳真武:談齋藏國公西泉銅器銘文:引壹朝鮮二十歲公子強子:穿越雲煙,五晉銘文新論,吳良保:兵器銘文與戰國南陽郡新考,田誠:三晉“耶”字再論,:“仲卿”與篆考:秦“尊老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