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個人簡介
歐陽修(1007 -1072),冀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政治上有名。因冀州原屬廬陵郡,故自稱“廬陵歐陽修”。謚號文忠,翰林學士,樞密副使,政事顧問,人稱歐陽文忠。後人也將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並稱“千古四大文學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並稱為“唐宋八大家”。
歐陽修是宋代文學史上第壹個開創壹代文風的文學領袖。他領導了北宋的新詩運動,繼承和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他正確的古文理論相得益彰,從而開創了壹代文風。歐陽修不僅改變了文風,而且革新了詩詞風格。在史學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歐陽修的個人生活
歐陽修,北宋六月二十壹日(1007八月1)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當時他的父親是綿州的壹名軍官,他已經56歲了。三年後(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父親去世。歐陽修是家中獨子,與母親鄭相依為命。孤兒寡母只有去湖北隨州投奔歐陽修叔叔。我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幸運的是,我的母親鄭是壹位受過教育的女士。她用沙子裏的壹根麥稈教歐陽修讀書寫字。歐陽修的叔叔也時不時關心,終於沒有讓歐陽修失去童年的基礎教育。
歐陽修從小愛讀書,經常到城南李家借書臨摹。他才華橫溢,勤奮好學,經常在抄寫完書之前就能背誦下來。青少年像成年人壹樣,用復雜的方式寫詩和散文。他的舅舅看到了家族復興的希望,曾經對歐陽修的母親說:“嫂子不用擔心窮孩子,妳的孩子有奇才!不僅可以創業,還會名揚天下。”十歲時,歐陽修從李嘉德的《唐代昌黎先生文集》學了六卷,非常喜愛,為日後北宋新詩運動埋下了種子。
天盛七年(1029)春,嚴旭舉薦豐府最高學府國子監。同年秋,歐陽修參加國子監的解考。歐陽修在博物館考和學國學解考中獲得第壹名,成為監考調和元,第二年在禮部省考中再次獲得第壹名,成為省元,也算是“三連冠”了。歐陽修覺得自己在即將到來的進宮考試中壹定會中頭獎,於是特意做了壹件新衣服,準備到時穿。歐陽修在館有個同學叫王,才19歲,也考取了殿試資格。壹天晚上,王頑皮地穿上歐陽修的新衣服,驕傲地說:“我穿的是狀元袍!”想不到,那天進宮考試,竟是王中了頭獎。天盛八年(1030),由宋仁宗趙真主持的科舉考試在崇政殿舉行。經宮考發布榜單,歐陽修被仁宗皇帝傳唱十四次,位列進士第二。據歐陽修家鄉當時的考官顏姝後來對人說,歐陽修未能奪冠,主要是鋒芒太露,考官想挫其銳氣,促其成功。
歐陽修的個人成就
歐陽修壹生寫了500多篇雜文,各有特色,有政治雜文、歷史雜文、筆記、抒情雜文、筆記等。他的散文大多內容豐富,氣勢渾厚,闡釋簡單,凝練通順,敘述推理,表達優美,描寫抒情,引人入勝,平中有奇,文學新面孔。他的許多政治著作,如《本論》、《原弊》、《與高斯的忠告》、《朋黨論》、《新五代史》?《靈官傳》等。,堅持自己的“明道”和“經世致用”的思想,緊密聯系當時的政治鬥爭,批判時弊,思想犀利,語言活潑,表現出壹種匡正時勢,拯救世界的胸懷。他還寫了大量抒情和敘事散文,大多夾雜著情景和搖曳。他的作品,如《詭秘詩序》、《頌》、《蘇選集序》等,悼念故人,追憶往昔,感人至深。他的作品《豐樂亭》、《醉翁亭記》寫得慢條斯理,委婉曲折,文字優美,風格清新。總之,無論是諷世刺政,還是悼念往事,甚至是親臨現場,都充分體現了他冷靜、大度、坦誠的藝術個性。
看歐陽修簡介的人也看了。
1.初唐四大傑出文學人物是誰?
2.王波個人信息介紹
3.初唐四大家作品風格概論
4.初唐四傑是誰?
5.給長者的信
6.中國歷史人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