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壹涼,涼曬。
1、讀音liàng,把熱的東西放壹會兒,使溫度降低:粥太燙,涼壹涼再喝。
2、涼含義:
(1)溫度低:涼快,涼爽,涼意,涼氣。
(2)喻灰心,失望:聽到這消息,我心涼了半截。
(3)中國西晉末年至北魏,各族統治者在今武威市涼州區為中心建立的割據政權:五涼(前、後、南、北、西)。
(4)異體“涼”,為古“涼”俗體,古籍中多作“涼”。
擴展資料:
涼詞性:
1、名詞
(1)秋季。如:涼天(秋天);涼月(涼蟾。秋月);涼宇(涼秋的天空);涼沙(秋天的飛沙);涼夜(秋夜)
(2)國名。東晉十六國時期建立在今甘肅省壹帶的政權,國號皆稱“涼”。有前涼、後涼、北涼、南涼、西涼等
(3)通“辌”。辒辌,喪車。棺載辒涼車中。——《史記·秦始皇本紀》。
2、形容詞
(1)形聲。從水。本義:寒。
(2)微寒,稍冷。日初出,滄滄涼涼。——《列子·湯問》。註引《字林》:“涼,微寒。”
(3)薄;輕微;刻薄。職涼善背。——《詩·大雅·桑柔》;虢多涼德。——《左傳·莊公三十二年》。
(4)人煙稀少;冷落。如:涼落(衰落);涼涼(寂寞冷落的樣子);涼野(荒寒的曠野);涼聲(悲涼肅殺的聲音)。
(5)悲愴,內心淒苦,又比喻灰心、失望。如:悲涼;見此慘狀,心都涼了。
(6)通“諒”。誠信。民之罔極,職涼善背。——《詩·大雅·桑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