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之壹。俗話說“身不由己的父母”,即使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長大後都會有不同的思想和追求,但本質上我們所擁有的壹切都來源於父母。前半生,我們關心父母,後半生,父母是我們的責任。
那麽什麽是孝順呢?現在很多人容易犯壹個錯誤,就是“我覺得對妳好,我就給妳”。父母這樣對孩子,孩子也這樣對父母。
的確,有時候壹些合理的膳食規劃,壹個環境優美的養老院,從客觀的角度來說是有利於父母生活的,但這真的是父母想要的嗎?不壹定。真正的孝順,應該是在不會傷害父母的情況下,盡量滿足父母的需求。有時候,內心的滿足比看似美好的環境更重要。林商水就是這樣壹個孝子。
林冠榮,1925,江西上饒縣人。從很小的時候,林冠榮就很不壹般。他從小早熟,聰明懂事,天性善良。他壹點也沒有小孩子的貪玩脾氣,反而像壹個看破紅塵的老和尚壹樣平和。
有壹句話叫“紅塵煉心”。修行不壹定要在寺廟裏,在深山老林裏,在社會上,在生活中,都能壹直堅守自己的內心。不就是壹種修行嗎?林冠榮就是這樣壹個“紅塵和尚”。他仍然結婚生子,但在20世紀60年代後,他不再吃肉和動物。雖然他沒有出家,但附近靈山寺的和尚都和他很熟。
由於從村裏到靈山的路途並不順利,寺裏的和尚下山都有困難,林冠榮就壹塊石頭壹塊石頭地把路修起來,最後修了壹條2000多級臺階的山路。下面的村民和山上的和尚都稱贊他大有功德。此時,林冠榮已經70多歲了。
到了90年代,林冠榮覺得大限將至,告訴兒子林尚水把自己埋在罐子裏。“土葬”是壹種特殊的埋葬方式,又稱甕棺葬,最早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大骨灰盒、壇子作為棺材,底部開有孔洞,作為逝者靈魂出入的地方。大多數埋在居民區的房屋附近或室內地板下。
林冠榮要求這樣的葬禮,目的只有壹個,就是成為“肉身佛”。
古代壹個和尚死後,屍體用壹種特殊的方式封在壹個大壇子裏,叫做“坐壇”。封了整整壹千天,然後又被打開了。如果此時身體沒有腐爛,臉如生命,可以直接塑金身,“身佛”就完成了。如安徽泉州、九華山等地有大量古代“身佛”,被稱為“全南佛國”。
但這種方式顯然不被當地村民接受。在農村,人們普遍講究“入土為安”。誰不給已故長輩找“風水寶地”,誰就在背後捅刀子。
壹方面是父親的期望,壹方面是全村人的指指點點。2000年林冠榮因腦血栓去世後,林尚水決定遵從父親的要求,為他定制了壹個大小合適的“坐缸”,並嚴格按照佛家的要求處理了他的遺體,最後封存在家附近。
前天,林尚水按照父親的指示,打開了他的“坐缸”。除了有點脫水,林冠榮的身體真的就跟古書裏的“身佛”壹樣,不腐不爛。林商水立即聯系有經驗的工匠,為林冠榮敷上厚厚的膏藥,再精心修飾,最終成為“肉身佛”。
在某些人看來,林尚水的做法確實有違傳統,但他在父親去世後仍能毫不含糊地堅持完成父親的遺願。對於林冠榮來說,林商水就是壹個大孝子。至於外人怎麽說,跟林家有什麽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