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避谷的起源

避谷的起源

辟谷術起於先秦,大約與行氣術同時。集秦漢前禮儀論著的《大戴禮記·易本命》說:“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②是為辟谷術最早的理論根據。《淮南子·地形》也有類似的記載。而《人間》還載有實例,如記述春秋時魯國人單豹避世居深山,喝溪水,“不衣絲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猶有童子之顏色。”③是為史籍所載最早之辟谷實踐者。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中有《去(卻)谷食氣篇》,則是現存漢前辟谷服氣術最早的著作。有雲:“去(卻)谷者食石韋。……首重、足輕、體軫,則昫(呴)炊(吹)之,視利止。”意謂初行辟谷時往往產生頭重腳輕四肢力的饑餓現象,須用“吹呴”食氣法加以克服。這裏將辟谷與行氣聯在壹起,和《莊子·刻意》將行氣與導引聯在壹起壹樣,似皆表明此三術在先秦時最初存在的狀態,即表明它們之出現是大體同時的 。 道教創立後,承襲此術,修習辟谷者,代不乏人。《漢武帝外傳》載,東漢方士王真“斷谷二百余年(當為“日”之誤——引者註),肉色光美,徐行及馬,力兼數人”。④《後漢書·方術傳》載:“(郝)孟節能含棗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⑤曹植《辯道論》載郗儉善辟谷事,謂曾“躬與之寢處”以試之,“絕谷百日,……行步起居自若也”。⑥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達、魯女生等皆行辟谷術。東晉道士葛洪反對單行辟谷可致仙的觀點(主張擇仙術之善者而兼習之,尤其必修金丹),認為單行辟谷可成仙是行氣家“壹家之偏說”,但並不懷疑辟谷術的健身延年效果。他在《抱樸子內篇·雜應》中說:“余數見斷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輕色好。”⑦並舉出具體例子以證之:三國吳道士石春,在行氣為人治病時,常壹月或百日不食,吳景帝聞而疑之,“乃召取鏁閉,令人備守之。春但求三二升水,如此壹年余,春顏色更鮮悅,氣力如故。”⑧又“有馮生者,但單吞氣,斷谷已三年,觀其步陟登山,擔壹斛許重,終日不倦。”⑨《魏書·釋老誌》載,北魏道士寇謙之托言太上老君授以導引辟谷口訣,弟子十余人皆得其術。又謂東萊道士王道翼隱居韓信山,斷谷四十余年。《雲笈七簽》卷五載,孫遊嶽“茹術卻粒,服谷仙丸六十七年,顏彩輕潤,精爽秀潔。”AB《南史·隱逸傳》載,南嶽道士鄧郁“斷谷三十余載,唯以澗水服雲母屑,日夜誦大洞經。AD《北史·隱逸傳》稱陳道士徐則“絕粒養性,所資唯松術而已,雖隆冬沍寒,不服棉絮”。AE《舊唐書·隱逸傳》載,唐道士潘師正居嵩山二十余年,“但服松葉飲水而已”。AF其徒司馬承禎亦傳其辟谷導引服餌之術。《宋史·隱逸傳》載,宋初道士陳摶居武當山九室巖,“服氣辟谷歷二十余年,但日飲酒數杯”。AG《宋史·方技傳》載,趙自然辟谷“不食,神氣清爽,每聞火食氣即嘔,唯生果,清泉而已”。柴通玄“年百余歲,善辟谷長嘯,唯飲酒。”AH史籍、道書所載,不勝枚舉。可知從漢至宋,辟谷術在道教內壹直十分流行。

我們都知道“辟谷”與道家有不解之緣。其實在很多中華文化的元素裏。有很多多方都有“辟谷”的身影。其中之壹就是氣功。

練過氣功的人壹定會知道“辟谷食氣”這種說法。“辟谷”就是不吃東西的意思;“食氣”是說練氣功。合起來的意思就是:練氣功的時候能達到壹種自動停止吃喝的狀況。它不同於人為追求的節食和斷食,因為“辟谷”對身體有利無害,而節食、斷食則會使身體虛脫而生病。“辟谷”境界中有壹些不同的情況。修煉氣功到壹定程度,或者受到其他氣功大師的“辟谷”影響後,有些人會自動出現厭吃厭喝的感受,如果將此感覺付諸行動,專心練功,那就是“辟谷”境界。在進入這個過程後,有的練功者開始時會喝水、吃壹些水果;但到了壹定境界,就根本不吃不喝,卻神清氣爽、精力充沛。

“辟谷”探秘

這種神奇又容易被人誤解的狀態,早在中國古書上就有記載。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中還有壹卷專門描述“辟谷”之事。看來古人見識並相信這種事情,才會鄭重其事地將它記載下來。現代醫學對與自己理論格格不入的“辟谷”境界也產生了興趣。通過實驗調查發現,“辟谷”狀態對人的身體沒有明顯損害。練功者本身沒有饑餓感。他們的睡覺時間大大縮短,精力卻旺盛了許多,日常活動完全正常進行。有了“辟谷”經驗之後,很多人的生理指標比之前還能好不少。為什麽人在不食五谷而食氣的狀態下生理狀態會更好?他們究竟是靠什麽在維持生命呢?醫學無法解釋,我們也百思不得其解。

有時也作為治療某些疾病的方案,不可輕易模仿。 辟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壹直流傳下的壹種養生術,辟谷至先秦時代盛行後,壹直有許多經典古籍記載辟谷 養生的玄妙。由於辟谷中有許多玄妙的地方讓人匪夷所思。所以歷史以來,辟谷養生只有典籍記載是民間或道門法術。與社會中人養生有間隔,但在不同時期的名人、文人等對辟谷作了壹定認可。如漢代張良以“道引不食谷,杜門不出歲余”。唐代詩人白居易“休糧清腸”。並留詩:“儀客白皙上仙郎,方寸清虛內道場。兩翼化生因服藥,三屍餓死為休糧。”宋代文豪蘇東坡以“淡而有味”、“淡而輕身”、“淡而益壽”。並在《辟谷說》中記述道:壹人墮入洞中不能出,效龜息,“遂不復饑,身強力壯。後,卒還家,不食”。21世紀2011年7月,劉昕明著《自然辟谷》壹書,並將辟谷養生成功申報為職業培訓課程,規範培訓後證書由中華人民***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統壹來頒發辟谷養生師職業培訓證書。辟谷這壹古老的養生文化,成為職業合法化,這在中國傳統文化歷上留下新的壹篇記載,也是5000多年來的中華民族文化得到了認可,從此辟谷養生職業成為歷史的壹大創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