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什麽來歷?
太和殿。中國現存最大的木廳,俗稱“金殿”。位於北京故宮南北主軸線上的顯要位置,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名為奉天殿。明嘉靖四十壹年(1562)改名為內廷,清順治二年(1645)改名為今。建成後,它被燒毀,並重建了許多次。此殿重建於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太和”二字的意思是宇宙間的壹切關系都是協調的。泰,太極,指宇宙萬物;和諧,和諧,協調。\ r \ n \ r \中和殿是北京紫禁城外的三大殿之壹。它位於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間,是皇帝大典前休息的地方。“中和”取自中庸之道:“中庸者,天下之本;及也,人情世故也”。中和殿的牌匾“容持爵鐘”是甘龍的禦筆。《達莫雨》壹書出版。“人心只在危,心只在小,而只在精,獨壹無二。”\ r \ n \ r \保和殿是北京紫禁城外三大殿之壹,位於中和殿後面,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原名神神廟,嘉靖年間失火,重建後改名為建濟殿。清順治二年改為保和殿,意為“誌不外乎守誌”。說明了“誌不逾矩,氣定神閑,誌存”,意思是只有壹心壹意,在空間中保持和諧,才能生活幸福,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