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是單音字,讀音僅為[xiōng],含義是川芎,詳細介紹如下:
壹、簡介:
川芎傘形科槁木屬栽培植物根莖發達,形成不規則的結節狀拳形團塊,莖直立圓柱形,具縱條紋上部多分枝,下部莖節膨大呈盤狀,花期7到8月,幼果期9到10月。川芎香氣濃郁而特殊,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
川芎主產於四川,在雲南貴州廣西等地均有栽培。川芎不耐寒,壹般生長適宜在溫和且濕潤的環境當中。川芎適宜種植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且富含腐殖質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中。
二、古籍記載:
川芎始載於《湯液本草》《本經》《湯液本草》《藥典》中記載川芎可用於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對頭痛活血行氣等癥狀具有壹定療效。
川芎能降低因腦缺血引起的血漿和腦脊液中強啡肽A含量,能改善腦缺血性損害,緩解肺動脈高壓。川芎的葉片口感與芹菜和酵母類似,可以用於烹煮湯肴燉菜或制作沙拉。川芎冷飲更美味,也可以用來烹草本茶,植株的其他部位也可食用,如籽、莖、甚至是根。
三、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到60厘米。根莖發達,形成不規則的結節狀拳形團塊,具濃烈香氣。莖直立,圓柱形,具縱條紋,上部多分枝,下部莖節膨大呈盤狀。
莖下部葉具柄,柄長3到10厘米,基部擴大成鞘,葉片輪廓卵狀三角形,長12到15厘米,寬10到15厘米,四回三出式羽狀全裂,末回裂片線狀披針形至長卵形。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粗糙萼齒不發育,花瓣白色,倒卵形至心形,先端具內折小尖頭,花柱基圓錐狀,花柱向下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