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佚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佚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佚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

①<動>逃跑。《公羊傳.成公二年》:“頃公用是佚而不反。”

②<動>拋棄。《孟子.公孫醜上》:“遺佚而不怨。”

③<形>放蕩。《漢書.刑法誌》:“男女淫佚。”

④<形>通“逸”。安逸。《孫子兵法.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

拓展知識:

佚(yì)是漢語二級字,總筆畫為7畫,部首為亻,同“逸”,指放蕩不羈。

基本字義:

1、同“逸”。

2、放蕩:佚遊。

3、美:佚女。

4、姓。春秋有佚之狐。見《左傳.僖公三十年》。

相關組詞:

1、輯佚[jíyì]輯錄前人或今人通行的集子以外的散佚的文章或作品。

2、放佚[fàngyì]散失。

3、佚存[yìcún]散失而復得以保存。多指古籍而言。

4、佚力[yìlì]指經過整頓休養,軍力充實的兵力。

5、佚火[yìhuǒ]失火。

6、佚文[yìwén]散失的文辭或篇什。漢王充《論衡》有《佚文篇》。

7、佚女[yìnǚ]美女。佚,通'昳'。

8、佚遊[yìyóu]逸遊。放縱遊覽而無節制。

古籍解釋:

《唐韻》夷質切《集韻》《韻會》弋質切,?音佾。安逸不勞也。《孟子》四肢之於安佚也。同逸。

又隱遁也。《孟子》遺佚而不怨。

又過失也。《書·盤庚》惟予壹人有佚罰。

又通作失。《史記·韓非傳》非吾敢橫失,能盡之難也。《前漢·五行誌》魯夫人淫失於齊,卒殺桓公。?與佚同。

又《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與逸同。

又姓。周佚之狐,鄭大夫。

又人名。史佚,周武王時太史,名佚。

又《韻會》徒結切,音垤。《揚子·方言》佚,蕩緩也。《前漢·揚雄傳》為人?易佚蕩。

又通叠,更也,遞也。《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四國佚興。

又與佾義同。行列也。《揚雄·蜀都賦》其佚則接芬錯芳,襜袩纖延。《說文》從人,失聲。佚民也。壹曰佚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