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粉的筆順筆畫

粉的筆順筆畫

粉的筆順筆畫:點、撇、橫、豎、撇、點、撇、點、橫撇、撇。

粉,現代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根據現存資料,此字最早字形見於戰國文字。六書屬形聲字兼會意字。其本義是指用米豆等加工成的粉末,後引申泛指細末,如化妝用的粉末、粉碎、用澱粉制成的食品等。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傅面者也。從米分聲。

說文解字註:

所以傅面者也。所?字舊奪,今補。小徐曰:“古傅面亦用米粉,故《齊民要術》有傅面粉英。”按據賈氏說,粉英僅堪妝摩身體耳。傅人面者,固胡粉也。許所雲傅面者,凡外曰面。《周禮》傅於餌餈之上者是也。引伸為凡細末之偁。

從米,分聲。方吻切。十三部。

康熙字典:

《廣韻》:方吻切,《集韻》《韻會》《正韻》:府吻切,並分上聲。《篇海》:米粉。《釋名》:分也。硏米使分散也。《周禮·天官》:修籩之實,糗餌粉餈。註:豆屑也。

又《說文》:傅面者也。《韻會》:古傅面亦用米粉。

又染之為紅粉,後乃燒鉛為粉。《博物誌》:燒鉛成胡粉。《釋名》:胡粉,胡餬也,脂和以塗面也。

又《正韻》:設采潤色謂之粉澤。

又煆石為白灰,塗墻壁曰粉。白居易詩:文昌新入有光輝,紫界金墻白粉闈。註:尙書省皆以粉圖壁,畫古賢列士,曰畫省,亦曰粉省。

又《事文類聚》:海粉母如墨魚形,大三四寸,冬畜家中,春種海濵田內,色綠如荷包,海粉卽所溲也。或曰插竹枝田中,母緣枝吐出成粉。

又《正字通》:凡物磑之如屑者,皆為粉。粉通稱,非獨米也。

又竹名。《閩部疏》:粉竹舂絲,為佳紙料者,美於江南之白苧。

又地名。《水經》:堵水出自上粉縣。註:孟達為太守,治房陵,故縣有粉水,縣居其上,故曰上粉。取此水漬粉,皓耀鮮潔,縣水皆取名焉。

又《集韻》:方問切。音奮。傳也,飾也。《字匯補》:粉,白飾也,從上聲。所以傳物曰粉,從去聲。《字匯》皆作府刎切,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