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孤本的其它相關

孤本的其它相關

孤本是僅存壹本的圖書。也包括僅存壹份的某書的某種碑刻的舊拓本和未刊刻的手稿等。

現存世界最早的印刷品——我國唐代(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剛經》卷子,就是孤本。又如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明末清初小說《後水滸傳》,就是以大連圖書館藏孤本整理刊印的珍中之珍,因其極其稀有而價高百倍。 總的來說,年代較久遠,尤以明代以前為世所罕見而又具有相當的資料文物價值的書,其中有不少已成了孤本。

由於孤本只此壹家別無分號,所以為人所重。正因為此,有的人不惜假造“孤本”,如晉代張湛,就曾綴集壹些舊書上的材料造出了壹本《列子》,冒充“孤本”,還有的人千方百計騙取別人所藏孤本,以欺世盜利。如劉禺生的《世載堂雜憶》就載有這樣壹件可笑可鄙的事:楊守敬住在武昌的時候,藏有宋刻大觀年間的《本草》壹部,因為這書是孤本,價值昂貴,引得鄰居柯逢時眼饞。壹天,柯謊稱可以高價代售,只希望先借他看壹晝夜。楊守敬同意了。柯逢時將書拿回家,動員全家人,壹夜之間把書全抄了下來,第二天將書還給楊說:“這書並不珍貴,市場上已有刻本可見。”幾個月後,書肆上果然有《本草》出售,楊這時才知道上了柯的當,因此,“恨之刺骨,至移家避道,終身不相見”。

與此相反的是近代藏書家丁福保的高風亮節值得稱道,據鄭逸梅老先生《藝壇百影》(中州古籍出版社)說:“丁愛藏書,凡他家藏的孤本、珍本,有耆宿借閱,他總是壹壹借出。解放後,他又將十余種孤本捐獻給北京圖書館,還請侯曄華繪《捐書圖》他自己撰記。”這種高風亮格是古來少有的。 現我國各大博物館、圖書館、文史資料以及個人收藏家,還有國外的博物館和大學資料收藏館,都收藏著我國歷史上的碑帖孤本與珍本,怎麽稱得上“孤本”呢?

1.由於原石刻或叢貼刻版有壹部分較早的損壞和遺失,有的留下痕跡已不是原物,根據歷史資料和文字記載的考證,即將失傳的碑帖,確是“唯壹”的,並有較高書法藝術的文史價值的孤本。

2.要稱上“孤本”,必需是刻石、刻帖的原拓本,翻刻本是稱不上的。同時還應是時間較早的拓本,如“唐拓本”、“宋拓本”,“明拓本”相對較差,如果是“清拓本”往往就稱不上這個“雅號”了。清代出土的碑刻更不屬此範圍。

3.有的“孤本”還是殘卷。最初原拓也有不完整的。但殘卷可以說明孤本的地位和價值。如從記載上看李世民《溫泉銘》,唐代原拓不下幾十部,流傳至宋米芾曾在拓本後記敘壹行:“永徽四年(653年)八月圍谷府果毅兒”,倒是說明了時間。但宋代刻帖《絳帖》潘師旦曾將此也刻入,而偽《絳帖》卻未曾刻入,後復刻於《筠清館法帖》中,說明宋代已有此帖流傳,後來原拓失傳,直到1896年在敦煌千佛洞中發現此帖,但與原拓比較有殘缺,後被法國人掠去,還存五十行,然後再裝裱成橫卷,此殘卷現藏巴黎圖書館。根據照片影印件,羅振玉在《墨林星鳳》中述:“伯施信本登善諸人各出其廳,各詣其極,但以此則於書法上固當北而稱臣耳。”說明這五十行殘本是有其價值的。由於殘本中問題很多,都要根據具體情況,來考證說明“孤本”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