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古代傳統的思想是什麽?

中國古代傳統的思想是什麽?

1,古代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把事物諸因素聯系起來作為壹個整體或系統來進行分析和綜合的思想。隨著系統思想的產生,逐漸形成了系統概念和處理問題的系統方法。許多古籍,如《孫子兵法》、《黃帝內經》、

《易經》、《老子》等,都有不少應用系統思想觀察和認識事物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生動事例。中國古代思想家的系統思想表現在治學和社會實踐的許多方面,而在樸素的宇宙觀、中醫學說、軍事理論、農業生產和大型工程實踐中尤為突出。

中國古代有著豐富的系統思想和指導人們從事實踐活動的系統方法。本文論述了天、地、人統壹整體思維模式,並對系統方法在古代軍事、醫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論證。

2,古人在探索宇宙萬物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樸素的宇宙觀。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了蘊含有系統思想的陰陽、五行、八卦等學說。《易經》從自然界找出 8種基本事物稱為八卦(天、地、雷、風、水、火、山、澤),

看作為萬物之源。《尚書·洪範》則把五行(金、木、水、火、土)作為構成萬物的基本要素。這些學說都把宇宙看作壹個整體。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老子(約公元前580~前500)在《老子》第25章中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他用有和無的對立統壹來說明自然界的統壹性和事物之間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關系。

3,戰國晚期的中醫經典理論著作《黃帝內經》是古人運用系統思想研究人體生理和病理現象的典範。《黃帝內經》認為人體是由各個器官有機聯系在壹起的整體,壹個器官的病變可能影響其他器官或整體,而整體的變化又必然會引發局部病變。

因此,它主張從整體角度來研究病理和病因,並應用臟腑學說、經絡學說、陰陽五行學說來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系。《黃帝內經》還把人體系統看成是自然界的壹部分,認為人的養生規律與自然界的規律密切相關。

4,春秋時代的軍事家孫武在其傑出的兵書《孫子兵法》中主張從敵我雙方戰爭格局這個整體出發來研究戰爭規律 。他從道、天、地、將、法五個方面分析戰爭的全局,把環境(天時地利、人心向背等)、系統及其要素(敵我雙方力量對比、

軍心、指揮、戰略、戰術等)統壹起來研究。他的名言“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揭示了戰爭的重要規律,強調要從整體上分析敵我眾寡、強弱、虛實、攻守、進退等矛盾,以便揚己之長,攻彼之短,克敵制勝。孫武的軍事系統思想直到現在仍在國內外為人們所重視。

5,中國古代系統思想還反映在農業生產實踐之中。人們通過實踐逐步認識到農業與周圍環境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夏小正》和《詩經·豳風·七月》中就把農作物與種子、地形、土壤、水分、肥料、季節、氣候等物候、

天文因素結合在壹起,用相互聯系的整體觀點研究農事活動的規律。例如通過天象觀測掌握天體運行和季節變化的規律,編制出歷法和二十四節氣,以指導農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