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ú dù dīng
2 英文參考snakebelly furuncle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nakebelly ding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魚肚疔(snakebelly ding[1])為病證名[2]。為指疔之壹[2]。又名魚肚疽、魚肚毒、蛇腹疔、鰍肚疔、中節疔[2]。是指指腹腫痛,狀似蛇腹的疔瘡[1]。出《證治準繩·瘍醫》卷三。
4 魚肚疔的癥狀
魚肚疔生於手指中節掌面之疔,腫如魚肚,色赤疼痛[2]。
5 魚肚疔的治療 5.1 內治治宜清熱解毒,活血化瘀[3]。服仙方活命飲,蟾酥丸,銀花解毒湯等[3]。
5.2 外治1.早期宜雄黃外敷;2.雄黃2g,白芷1g,***為細末,豬膽汁壹個,傾去膽汁壹半,入前藥調勻,套指紮牢以消之;3.蜈蚣壹條研末,豬膽汁調敷;4.用白蘿蔔壹段,挖孔入雄黃1g,蒸半熟套指,或取烏梅仁,嚼爛塗指敷之[3]。
若膿成,宜及時引流排膿[3]。
6 關於指疔指疔為病名,是手指疔瘡的總稱。按其發病部位的不同和患指形態的差異,病情輕重之不同,歷代醫家命名繁多,且很混雜,如蛇頭疔、蛇眼疔、天蛇毒、天蛇頭、水蛇頭、水蛇頭疔、蛇節疔、釘節天蛇、病蛇節、魚肚疔、蛇背疔、蛀節疔、手指節發、病繭、螺疔、寸疔、泥鰍疽、泥鰍癰、泥鰍疔、魚肚疽、魚肚毒、蛇腹疔、中節疔、斷指、斷指疔、調疽、調癰、調豆、沿爪疔、鰍肚疔等。
指疔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化膿性指頭炎、化膿性肌腱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