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兩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內容非常廣泛。《黃帝外經》37卷,據說內容也很豐富,可惜失傳了。
《平面軌跡》
古希臘數學家阿波羅尼奧斯著的《平面軌跡》中,也曾用類似於現 在直角坐標系的軸線來研究圓錐曲線.到17世紀,法國數學家費馬和笛卡兒建立了坐標幾何學.費 馬用壹種沒有負數的傾斜坐標描繪曲線,由方程中的兩個未知量得出軌跡圖形.他還指出...
《連山》
《歸藏》
連山易
近年來出版和發表的壹些易學研究的專著和文章,論及《連山》與《歸藏》,對這兩種古易書的壹些問題做了探討,但似乎諸家對這二易不甚重視,多用前人舊說輕輕帶過,並不深入。因古人之說多有訛誤,未足據信,故今作此文,就《連山易》的壹些問題,做壹些深入的探討。
壹、名稱的由來
《連山易》古多只稱《連山》,其名初見於《周禮·春官宗伯·大蔔》:
“(大蔔)掌三《易》之法:壹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
其《筮人》又雲:
“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壹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再以前的書裏,就沒有關於這兩種古易書的名目了。但很不幸,《周禮》這部書早已為學界所證實乃漢代劉歆的偽造,是他雜取故書並參以己意作成的,裏面雖用的確實是壹些原始的古材料,而其虛造的成分也占了很大的比例,許多內容靠不住。其中《連山》、《歸藏》這兩個名目便是他虛造出來的,他偽造的依據便是《山海經》。關於這個問題,筆者在《〈連山〉〈歸藏〉名稱由來考》壹文中已明辨之[1],這裏不妨再簡述壹下我的看法。
《易》本是古人蔔筮時用來參考占斷吉兇的底本,在古代不止壹種,這看看《左傳》即可明白。秦火不焚蔔筮之書,故到了漢代,自然還會流傳下來不少,《周易》便是其中之壹,除此之外還有壹些,但不甚顯著。劉歆曾領校中秘圖書,他肯定發現了這壹點,所以他在編寫《周禮》時,除了寫上《周易》外,又決定再寫上兩種古易,以湊足“三易”之數。同時他又發現這其中的壹些古易書的內容和《山海經》的內容很有聯系,這看看晉代郭璞註《山海經》時多引用《歸藏》(此書乃戰國時代的壹種古易,晉代出自汲冢,原名並非《歸藏》)即可明白。所以,劉歆便根據《山海經》和易理虛擬了兩個古易名。
《山海經》是由《五藏山經》和《海經》兩部分組成,《五藏山經》為壹部分,簡稱《山經》;《海經》則是《海外四經》和《海內四經》的並稱,其中《海外四經》又稱為《大荒經》。我們看看《山經》所記,的確是壹山連壹山,山山不斷,是壹部名副其實的“連山”之書,所以就根據此擬定了《連山》這個書名。又根據《海經》和《大荒經》擬出了《歸藏》壹名,海屬水,在《周易》中屬於坎卦,《說卦》雲:“坎者,水也。……萬物之所歸也”,從中取了個“歸”字;大荒即大地,在《周易》中屬坤卦,《說卦》雲:“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從中取了個“藏”字,二者合壹,《歸藏》這個名目就產生了。
所以,《連山》這個名目和《歸藏》壹樣,實出於劉歆的偽造,不足據信。正因為它的名稱後出而且之後所出之書真偽混雜,故歷代學者對《連山》或信或疑、或是或否,聚訟紛紜,了無定讞(參本文後所附《玉函山房輯佚書》輯《連山·附諸家論說》)。
《樂經》
關於《樂經》的流傳,有多種說法。壹是認為,《樂經》已亡於秦火;壹是認為,《周禮·天官》之《大司樂章》為《樂經》;壹是認為,本來就沒有《樂經》這部經。第壹種說法,即《樂經》已亡於秦火,較為可信,采納的人也最多。
參考資料:
《明心寶鑒》
根據國內可以查找到的資料,《明心寶鑒》大約成書於元末明初,輯錄者或整理者是範立本。國家圖書館普通古籍閱覽室收藏有1368年刊印的《校正刪補明心寶鑒》,其善本室則藏有1553年刊印的《重刊明心寶鑒》(二卷)和1621年刊刻的標明“範立本集”《新刻音釋明心寶鑒正文》(二卷),普通古籍室還收藏有《新鐫校正明心寶鑒正文》,扉頁上題“官板正字明心寶鑒”,“橋村莊三聖堂行”。國家圖書館同時收藏有明萬歷皇帝《禦制重輯明心寶鑒》二卷(根據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影印),成書於15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