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醫看結節形成原因:多是外邪侵襲、正氣虛衰的結果

中醫看結節形成原因:多是外邪侵襲、正氣虛衰的結果

古籍中早有“肺積”相關記載。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關於肺結節這個病名是沒有直接論述的,中醫稱之為“肺積”,屬於中醫的“肺咳”、“息賁”、“積癥”範疇。

中醫認為,肺積乃因虛而得,因虛致實,屬本虛標實之病癥。肺積的形成和發展,與正氣虛衰和外邪侵襲有著密切的關系。

外邪入侵,首先襲肺;邪實停留,形成結節。

外邪,中醫特指風、寒、暑、濕、燥、火和疫癘之氣等從外侵入人體的致病因素,又被稱為“外感六淫”。

“肺者,五臟六腑之蓋也”,歷代醫學家普遍認為,外邪入侵,首先襲肺;“諸氣者,皆屬於肺”,肺主壹身之氣,外邪入侵,首先犯肺,必擾亂肺之氣機,而成氣滯、氣逆等後果。

《黃帝內經》中提到“最虛之處,便是客邪之地”。外邪侵襲,耗傷肺氣。邪實最容易停留在虛損的臟器,比如痰濁、血瘀、濕毒等邪實,當人體正氣不足的時候,就很難將這些邪實祛除體內,邪實很容易停留在身體當中,這些邪實相互交結,日久就會生成結節。

正氣虛衰給外邪入侵提供機會

身體正氣先天不足或後天因素使得有肺氣虧耗,導致自身正氣虛衰。《素問·評熱病論篇》指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外邪之所以能侵入人體而致病,必定是其人體內正氣先虧虛的緣故。也就是說如果不是體內正氣虛弱的人,這些外邪是不可能單獨傷害人體的。

肺結節的形成是壹個緩慢的過程,所以治療的療程也是比較長且緩慢的,中醫采取的治療方法通常是從根本上把整體的狀態也就是正氣虛弱調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