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內補當歸建中湯簡介

內補當歸建中湯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內補當歸建中湯的別名 4 處方 5 制法 6 功能主治 7 內補當歸建中湯的用法用量 8 運用 9 各家論述 10 附註 11 摘錄 12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內補當歸建中湯 1 拼音

nèi bǔ dāng guī jiàn zhōng tāng

2 概述

內補當歸建中湯為方劑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三方[1]。

3 內補當歸建中湯的別名

當歸建中湯(《千金翼方》卷六)、內補當歸湯、內補建中湯

4 處方

當歸12克 芍藥18克 甘草6克 桂心9克 生姜18克 大棗10枚

當歸四兩,芍藥、生姜各六兩,甘草二兩,桂心三兩,大棗十枚[1]。

5 制法

上藥為粗末[1]。

上六味,哎咀。

6 功能主治

主治產後虛羸,腹中?痛,呼吸少氣,或小腹拘急,痛引腰背,不能飲食[1]。

功在散風冷寒邪,養衛氣,和血止痛,溫中補虛續絕。主治婦人產後體虛羸瘦,腹中(疒丂)痛,食欲不振,面色萎黃,唇口幹燥,乳汁缺乏。脅肋牽痛,皮膚枯槁,肌肉消瘦,婦人產血過多,崩傷內竭,面目脫色,唇口幹燥,產後服之,令人丁壯。

7 內補當歸建中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壹日分三次服[1]。

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溫服,壹日令盡。

上(口父)咀。以水1鬥,煮取3升,去滓,分3服,1日令盡。產後1月,日得服4、5劑為善。

8 運用

若大虛加飴糖六兩(烊化);若出血過多,崩傷內竭不止者,加地黃六兩、阿膠(烊化)二兩[1]。

若大虛,納飴糖18克;若失血過多,加地黃18克,阿膠6克。

若大虛,納飴糖6兩,湯成納之於火上,飴消;若無生姜,則以幹姜3兩代之;若其人去血過多,崩傷內竭不止,加地黃6兩,阿膠3兩,合入神湯成,去滓,納阿膠;若無當歸,以川芎代之。

9 各家論述

《張氏醫通》:此即黃耆建中之變法。彼用黃耆以助衛外之陽;此用當歸以調內營之血。然助外則用桂枝,調中則宜肉桂,兩不移易之定法也。

10 附註

當歸建中湯(《千金翼方》卷六)、內補當歸湯(《雞峰普濟方》卷十六)、內補建中湯(《產科發蒙》卷三)。

11 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