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陸建松的主要學術論文

陸建松的主要學術論文

●講述當地的故事----評《吳興賦:湖州歷史與人文陳列》籌劃的理念與特色 《中國文化遺產》2006年第6期

●陳列大綱不等於展覽內容腳本 《中國文物報》2006年8月18日(6)

●侃談當前中國博物館建設的九大弊端與誤區 《中國文物報》2006年3月31日(6)

●中國大遺址保護的現狀、問題及政策思考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6/2005 轉載:1、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歷史學》2006年第二期“考古學動態” 2、《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6年第1期

●論展覽形式設計依據和管理要求 中國文物報2005年11月11日《遺產周刊》

●論市縣級博物館收藏和展覽的誤區 中國文物報2005年9月16日《遺產周刊》

●博物館展覽工程取費標準亟待制定 中國文物報2005年7月15日《遺產周刊》

●博物館展覽工程委托方式的思考 中國文物報2005年5月27日《遺產周刊》

●加強博物館布展工程中“深化設計”環節的把關 中國文物報2005年3月2日《遺產周刊》

●展覽文本策劃的作業流程 中國文物報2005年3月21日《遺產周刊》

●重視展覽文本策劃條件的前期準備 中國文物報2005年3月21日《遺產周刊》

●展覽文本策劃亟待重視和加強 中國文物報2005年3月21日《遺產周刊》

●博物館應為公眾服務 《社會科學報》2005年1月27日(6)

●博物館展覽工程程序及其管理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銀行博物》第4期

●保護好城市歷史文脈的坐標點 2004年10月27日《文匯報》“文匯時評”,人民網、新華網、南方網、大眾網、搜狐網、民族中國網轉載。

●博物館建築規劃的基本原則和程序 中國文物報 2004年11月19日第6版

●誰享有世界遺產的決策權 2004年7月22日(8)《社會科學報》,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文化研究》9/2004全文轉載

●誰對國家遺產擁有處分權 2004年4月14日《文匯報》“時評”, 央視國際網、新華網、人民網、

世界遺產中國行網、權威論壇中國網、大洋網、中國經濟網、搜狐網、南方網、中國西部網、黃河

新聞網、***產黨網、四川在線等轉載

●歐洲國家如何處理文化遺產保護問題 2004年4月1日《社會科學報》(6)

●“文化遺產”保護應成為“第三國策” 2004年4月1日《社會科學報》(6)

●為文化遺產管理體制把脈 2003年12月19日《中國文物報》《遺產周刊》

●我國大型古文化遺址正遭受最嚴重破壞 《解放日報情況簡報》(內參)2003年12月12日第51期

●博物館展覽的主題提煉和內容策劃 2003年9月19日(5)《中國文物報》

●摧殘舊城:當代中國城市建設中最短見的行為2003年9月5日(8)《中國文物報》

●淺談展覽設計與布展程序規範 2003年8月8(6)《中國文物報》,中國文物信息網“博物館研究”轉載

●文物黑市泛濫的背後 2003年8月12日《文匯報》“文匯時評”,人民網、新華網、新浪網、華夏收藏網、南方網、大眾網、中國作家網、和迅網、中國傳統文化網、文教網和《市場報》等轉載

●文化遺產豈能“貼現” 《解放日報》“觀點”版 2003年6月30日(6),2003年7月東方網、解放網、中國世界遺產網、中經商網、寧波科技信息網等轉載

●聚焦大遺址:大遺址保護面臨的威脅和困境 《社會科學報》2003年6月12 日(6)

●(博物館)為公眾和社會的利益服務 2003年5月16日《中國文物報》 (7)

●舊城改造不能以破壞歷史文化遺產為代價 《解放日報情況簡報》(內參)2003年3月17日第13期新華社機密內參《內部參考》2003年6月27日第49期以“舊城改造不能破壞歷史文化遺產”為題轉載

●珍惜城市的歷史文化印痕 2003年3月31日《解放日報●解放論壇》,新華網、新浪網等轉載

●上海市行業博物館建設:意義、現狀及其存在問題的思考 《復旦學報》2003年4期

●無法挽回的損失 ——論盜掘活動對文化遺產價值的破壞,收錄於2002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化遺產研究集刊》(3)

●中國文化遺產信息化建設:意義、現狀、問題及其對策思考《中國社會科學》(權威刊物)(英文版)2003年1期

●論文物走私與文物盜竊、非法交易之間的關系 《文物世界》2002年6期

●論國有文物的國家所有權 《中國博物館》2002年3期 被收入2002年《復旦大學文科學術年刊》

●博物館弱工程安保自動化系統功能要求和設計要求 《文物工作》2002年10期

●文物保護與旅遊:陜西爭訟塵埃落定 2002年10月10日(3)《社會科學報》

●旅遊企業經營文物單位 帶來嚴重後果 《解放日報情況簡報》(內參)2002年第46期

●堅持國家所有原則 遏止地方利益擴張 《解放日報情況簡報》(內參)2002年第47期 註:上述兩

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成果,並得到中央領導重要批示。2002年11月19日,李嵐清副總理

對此做出重要批示: “近年來有些地方將文物保護單位交給旅遊企業經營的做法有蔓延趨勢,看來

不妥。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國家寶貴資源,保護文物是政府的責任和行為。文物無疑可以在充分保護

的前提下被合理利用來開展旅遊,但這並不能被認為可以交給旅遊企業去經營賺錢。兩者的目標並

不完全壹致,如果硬將其合而為壹,勢必會影響文物的保護而造成嚴重後果。” 2002年11月20日錢

其深副總理對此做出重要批示: “對歷史文物要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只有保護好才能永續利用,

旅遊部門不能經營文物單位。” 2002年1月25日,文化部孫家正部長和國家文物局單霽翔局長也對

此做出重要批示。

●論文物保護與旅遊開發利用之間的關系 2002年《中國文物信息網》

●誰動了這塊奶酪 新華社《開放月刊》2002年10期

●“文物單位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再思考 徐松齡等主編《文化遺產保護與經營——中國的實踐

與理論進展》,2003年3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文物單位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現象 《文物工作》2002年7期

●文物單位不能企業化經營 2002年6月27日(2)《社會科學報》,世紀中國網轉載

●文物單位不宜市場化經營 2002年5月25日《光明日報●理論周刊》中國光明網2002年5月27日《文匯報●文匯時評》轉摘,2002年第3期《秦傭研究動態》轉載

●讓行業博物館親近都市旅遊 2002年5月17日(14)《文匯報》

●遭遇難題:文物單位化身旅遊企業 2002年3月21日 (6)《社會科學報》, 2002年3月31日光明日

報社《文摘報》以“文物命運令人擔憂”轉摘

● 程序和規範——對博物館陳列布展工程中存在問題的思考 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報社《全球化下

的中國博物館》文物出版社2002年5月,2002年4月12日(6)《中國文物報》、中國文物信息網博物館研究—陳列展覽”

●數字化博物館:任重而道遠 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報社《全球化下的中國博物館》文物出版社2002

年5月版,2002年3月22日(6)《中國文物報》,中國文物信息網“博物館研究

—博物館文化”

●走向世界:論新時期博物館對外展覽的重要意義 收錄於2001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化遺產研究

集刊》

●關於建設行業博物館的若幹問題3/2001《中國博物館》

●行業文化與行業博物館3/2001《博物館研究》

●等級森嚴的明代喪葬禮規 收錄於2001年3月上海書店出版社《殯葬文化研究集刊》

●生態博物館: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的新模式 收錄於2000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化遺產研究集刊》

●論博物館經營管理:從博物館職能看如何經營博物館1/1998《中國博物館》

●論文物博物館機構中違背公眾意願的行為1/1998《博物館研究》

●博物館與都市旅遊業11/1997《探索與爭鳴》

●企業贊助與博物館再發展3/1997《中國博物館》

●博物館對外宣傳中的公***關系1/1997《中國博物館》

●西方博物館之友與誌願工作者縱橫談3/1997《博物館研究》

●淺談博物館展覽參觀中的導引服務2/1997《博物館研究》

●博物館公***關系:概念、緣起、職能1/1996《博物館研究》

●市級博物館基本陳列應突出地方特色3/1987《東南文化》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博物館學1987/5/19《文匯報 學林版》

●博物館藏品的開放1/1988《博物館研究》

●博物館工作人員道德準則4/1989《文博》

●上海博物館事業現狀及其對策 收錄於1989年百家出版社《文化經濟與文化管理》壹書

●關於博物館觀眾5/1991《東南文化》

●自然遺產與博物館4/1991《博物館研究》

●傳統博物館學研究向現代博物館學研究轉化 收錄於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博研究論文集》壹書

●公眾服務5/1993《中國博物館通訊》

●博物館與環境保護2/1993《博物館研究》

●全國巡回展覽4/1993《博物館研究》

●論博物館展覽參觀中的文物保護3/1993《文物春秋》

●博物館觀眾:調查與分析2/1993《東南文化》

●論博物館接待服務中的公***關系4/1995《中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