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的作者
《山海經》壹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都還未確定。過去認為為禹、伯益所作,大約出於周秦人的記載,不可信。現代中國學者壹般認為《山海經》成書非壹時,作者亦非壹人,時間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楚,巴蜀,東及齊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漢校書時才合編在壹起。其中許多可能來自口頭傳說。 山海經》現在最早的版本是經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刊而成。晉朝郭璞曾為《山海經》作註,考證註釋者還有清朝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箋疏》等。
劉歆(最早可編者):(約前53-前23) 西漢末古文經學家、目錄學家、天文學家。字子駿,後改名秀,字穎叔。沛(今江蘇沛縣)人。漢皇族楚元王劉交五世孫,劉向之子。成帝時為黃門郎。河平中,受詔與其父總校群書,講六校傳記。劉向死後,劉歆復任中壘校尉。哀帝即位,王莽薦舉為侍中太史中大夫,遷騎都尉、奉車光祿大夫。繼承父業,撰成《七略》,為我國第壹部圖書分類目錄。曾建議為《左傳》、《毛詩》、《古文尚書》等古文經設立學官,遭今文博士的反對。因得罪執政大臣,出任河內、五原、涿郡等地太守。王莽新政,累官至京兆尹,封紅休侯、國師。地皇末(23),謀誅王莽,事泄自殺。明人輯有《劉子駿集》。劉歆上《山海經》表,約在漢哀帝建平年間(前6~前5)。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壹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有些學者則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包括了壹些海外的山川鳥獸。
《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壹卷,***約31000字。記載了100多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其中《山經》所載的大部分是歷代巫師、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記錄,經長期傳寫編纂,多少會有所誇飾,但仍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山海經》從東、南、西、北四個方面介紹了中華腹地的山川寶藏,特別是壹些異鳥怪獸、奇花異石,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其中《海外經》介紹了傳說中的海外異國,如雙頭國、三首國、女子國、丈夫國、大人國、小人國等國的風俗習慣,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賞心悅目,而且能使人增長很多知識。
《山海經》目錄
山經
第壹卷 《南山經》
第二卷 《西山經》
第三卷 《北山經》
第四卷 《東山經》
第五卷 《中山經》
海經
第壹卷 《海外南經》
第二卷 《海外西經》
第三卷 《海外北經》
第四卷 《海外東經》
第五卷 《海內南經》
第六卷 《海內西經》
第七卷 《海內北經》
第八卷 《海內東經》
第九卷 《大荒東經》
第十卷 《大荒南經》
第十壹卷 《大荒西經》
第十二卷 《大荒北經》
第十三卷 《海內經》
《山海經》的內容
《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壹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地理書。它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賬方式記載了壹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 全書18篇,約31000字。五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4篇、大荒經4篇、海內經1篇。《漢書·藝文誌》作13篇,未把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全書內容,以五藏山經5篇和海外經4篇做為壹組;海內經4篇作為壹組;而大荒經5篇以及書末海內經1篇又作為壹組。每組的組織結構,自具首尾,前後貫串,有綱有目。五藏山經的壹組,依南、西、北、東、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幹節,前壹節和後壹節又用有關聯的語句相承接,使篇節間的關系表現的非常清楚。
該書按照地區不按時間把這些事物壹壹記錄。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然後向西,在向北,最後到達大陸(九州)中部。九州四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圍。 古代中國也壹直把《山海經》作歷史看待,是中國各代史家的必備參考書,由於該書成書年代久遠,連司馬遷寫《史記》時也認為:“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