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無所畏懼

無所畏懼

無所畏懼具體如下:

壹、簡述

1、無所畏懼(拼音:wú suǒ wèi jù)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此是紹之壯辭,雲巴人勁勇,見敵無所畏懼,非實瞎也。(北朝·北齊·魏收《魏書·董紹傳》)。

2、後人據此提煉為成語“無所畏懼”。“無所畏懼”指沒有什麽好害怕的,絲毫不畏懼;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含褒義,多指不怕困難。

二、成語寓意

1、無所畏懼的人往往是最可怕的,因為如此,董紹能以個弱小的臣子的身份征討叛軍。如今的社會,無所畏懼是壹種勇敢面對失敗和困難的心理狀況。壹個人有了飽滿的精神狀態,才能勇敢地面對生活。

2、生活中的矛盾,不免會影響壹個人的心理狀態,但關鍵是妳要盡快擺脫這種狀態,保持心理平衡。

三、運用

1、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九四·真觀》:“又如勇士逢賊,無所畏懼,揮劍當前,群寇皆潰。”現代·馮牧《耕耘文集》:“無所畏懼的真正工人階級的無畏戰士的氣質。”

2、現代·陳國凱《代價》:“徐克文接過書,望著這位直率的小夥子,瞧著他無所畏懼的火壹樣的目光,不知該說些什麽好,只是緊緊地握握他的手,就進家了。”

四、詞語辨析

1、“渾身是膽”的意思是壹身都是膽,形容膽量極大,什麽也不怕。“無所畏懼”與“渾身是膽”兩者都有毫不害怕的意思。

2、但有區別:壹是意義不同,“無所畏懼”偏重在不怕,“渾身是膽”偏重在膽大;二是用法不同,“渾身是膽”帶有誇張的意味,“無所畏懼”則沒有;三是語體色彩不同,“無所畏懼"多用在書面語裏,“渾身是膽”多用在口語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