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為什麽在蒙古人當中,很少出現比較厲害的商人?

為什麽在蒙古人當中,很少出現比較厲害的商人?

公元13世紀是屬於蒙古人的世紀。回看當時,粗獷彪悍的遊牧民族,在亞歐大陸開辟了蒙古帝國,統壹了草原部落。成吉思汗統領下的蒙古,讓13-14世紀的其他帝國都淪為陪襯,也是至今唯壹僅存的征服過世界的民族。

然而,歷史似乎是勢利的,在曾經巨大版圖支離破碎地崩潰之下,如今的蒙古,有著"藍天之國"的美譽,坐擁著估值萬億的礦產資源,卻在當前的國際社會毫無"存在感",經濟更是長期陷入低迷狀態。

1. 礦業興國,蒙古曾趕上國際大宗商品黃金期

本世紀的前11年,代表壹攬子商品的ICE指數累計漲幅達97%,大宗商品迎來黃金時期。換句話說就是,這段時期內的與大宗商品沾邊的生意都能賺錢。尤其是在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各國為尋求經濟復蘇實行了壹系列經濟刺激方案。基建投資浪潮興起之下,全球對於礦產資源等大宗商品的需求也十分強勁。於是,自2009年開始,澳大利亞、巴西等資源輸出型國家最先實現經濟復蘇。

礦產資源應有盡有的蒙古,自然也沒有放過這個賺錢的好機會。自上世紀90年代起,看上了中國等外國投資者的口袋,蒙古在1994年底制定了新《礦業法》,並在1997年和2006年先後兩次對該國的《礦產法》進行修訂,旨在吸引更多海外投資。蒙古還將此想法冠以了壹個高大上的名稱——"礦業興國"戰略。

2009年,蒙古GDP增速已經下滑至-1.27%。不過,蒙古卻在這壹年做了壹個大動作。2009年10月下旬,蒙古官方與力拓簽署了奧尤陶勒蓋(Oyu Tolgoi)大型銅金礦投資協議,這是當時蒙古國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據悉,奧尤陶勒蓋礦的初步探明儲量為銅3110萬噸、黃金1328噸、白銀7600噸。業界還預計此礦投產後,將為蒙古帶來占其GDP近三分之壹的經濟收入。因此,蒙古此舉等同於向全世界宣告,我家有礦,快來和我玩(投資)!

隨著"礦業興國"戰略在全球廣為流傳,再憑借全球礦業商品繁榮周期的"東風",蒙古的幸福來得太順利。2010年蒙古的GDP迅速升至6.37%,又在2011年的達到17.3%GDP增速,創下歷史新高。到了2013年,蒙古國經濟增速仍高達11.7%,人均GDP則為3900美元,跨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人均GDP超過3500美元)。由於經濟增長"神速",蒙古國此時被視作"21世紀上半葉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之壹。

這段時期的海外投資者也紛紛瞄準蒙古。據蒙古國外國投資局統計數據,1990-2012年,全球***有110個國家和地區對蒙投資,總投資額達98.26億美元。其中,僅在2011年、2012年兩年時間內吸引的外資就將近78億美元,在近22年的投資總額中占比79%。

不過,壹切都從2014年開始急轉直下。數據顯示,在2014—2016年三年時間內,蒙古GDP增長率分別為7.9%、2.3%和1%,經濟增速出現大幅下滑,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大批外資也在此時紛紛選擇從蒙古"告辭"——2014—2016年蒙古國吸引外資數額分別約為5億美元、1.2億美元和0.89億美元。

2.資源詛咒,如今抱著金山要飯,蒙古做錯了什麽

據蒙古國家統計委員會公布的最新數據,2020年上半年該國GDP增速出現10.7%萎縮,創下自2009年金融危機來的最大幅度。上半年的經濟萎縮無疑是受到疫情的沖擊。撇開今年疫情的因素來看,2016年經濟壹度崩盤的蒙古究竟有多窮困潦倒?

我們還可以從2017年的壹則新聞看出端倪。據觀察者網報道,在2017年3月,為了償還區區5.8億美元的政府債券,蒙古采取了舉國還債的做法——向每個國民(包括八歲兒童)攤派了還債份額。看到國家"窮得揭不開鍋",蒙古民眾當時自發捐款、連珠寶、黃金,馬匹都捐上了,部分官員還主動將工資都上繳國家。

要知道,蒙古有著面積高達156萬平方公裏的廣闊土地,處處都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自然好風光。不僅如此,該國擁有馬、牛、羊、駱駝等牲畜多達7100萬頭,折算下來人均約為22頭;還擁有大量的礦產資源,已探明的礦產有銅、鐵、煤、錳等80多種,礦點超過6000個。按理說,傍著老天爺賞賜的資源,蒙古應該"笑著數錢",為何淪落到"抱著金山要飯"的地步?原因恰恰出現在"迷人"的資源身上。

那麽,蒙古從"礦業興國"到"資源詛咒",究竟做錯了什麽?

(1)限制礦產投資,嚇跑海外客戶

這就不得不提壹下蒙古的"騷操作"。原來,在2011年經濟迅速發展並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之後,蒙古開始膨脹,將那些湧入的外國資本、外籍勞工看作爭奪資源、"搶飯碗"的對手。2012年5月,蒙古通過了《關於外國投資戰略領域協調法》,將海外客戶最感興趣的礦產資源投資設置了"高門檻",要求外資參股超過49%的項目需提交國家大呼拉爾討論決定。

令蒙古沒有想到的是,外資對於其的"喜歡"並沒有到不顧壹切的地步。2012年9月3日,我國企業中鋁集團宣布,放棄停止對南戈壁在蒙古煤田的收購計劃。2012之後,蒙古國吸引外國投資的規模也持續萎縮——對比起2011年高達46億美元的外商投資巔峰,截至2015年第壹季度,蒙古的外國直接投資暴跌了85%,嚴重打擊了蒙古國的經濟增長。

本來,僅靠限制外商投資是不足以令蒙古經濟陷入崩潰的。就在此時,蒙古的好運似乎走到了盡頭——不僅外資紛紛逃離,還恰逢本世紀初的全球大宗商品周期迎來"全劇終",煤炭、鐵礦石、銅等大宗商品價格急劇下跌,本幣陷入斷崖式貶值,該國經濟在2016年宣告崩盤,並在2017年出現了舉國還債的"悲壯舉動"。

(2)深陷"資源詛咒",罔顧工業發展

前面我們說到,外資最看好的礦產資源產業,也是蒙古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數據顯示,2018年蒙古國礦產資源出口在出口總額占比達78.5%,而因國民消費能力有限,出口業務撐起了蒙古國80%的經濟收入來源。換句話說,蒙古國的經濟發展好壞,全由與海外的客戶的資源買賣決定。

歷史上出現"資源詛咒"的國家,就是因為深陷"單壹出口資源"這種簡單又危險的經濟發展方式無法自拔。比如,科威特、伊拉克等中東國家,石油出口收入占經濟總量的比重達90%,他們倚仗著石油資源壹時間混得風生水起,卻罔顧工業、科技創新的發展。

蒙古的境況,顯然與那些陷入"資源陷阱"的國家別無二致。而由於與中國經濟合作不斷,蒙古似乎習慣了衣、食、住、行都從中國市場獲得。我國央視國際頻道的壹檔節目《邊疆行》曾提到,蒙古主要從我國內蒙古的二連浩特口岸,來中國市場進行大掃貨,該國有70%的進口物資需要通過二連口岸入境。

截至目前,蒙古國國內制造業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除畜牧農產品之外,日常用品、機電商品及零配件、化學及化工產品等工業制造品均依賴進口。數據顯示,蒙古國2018年工業總產值規模達18.303萬億圖格裏克(折合約446.28億元人民幣),加工制造業產值僅為4.56萬億圖格裏克(折合約111.2億元人民幣)。

不得不說,蒙古工業基礎實在太薄弱。對比之下,2018年我國內蒙古自治區,僅第二產業增加值就達6807.3億元。工業壹直沒有發展起來,又不願意在具備優勢的礦產資源領域對外敞開懷抱,壹切似乎都註定了蒙古經濟只能在"原地打轉"。

(3)離中俄很近,運輸鐵路卻只有壹條

如果說,智利、巴西等拉丁美洲的國家物產豐富,經濟卻始終發展不起來,是因為"離上帝太遠、卻離美國太遠"。而作為壹個內陸國,又毗鄰中國與俄羅斯兩個大國,蒙古卻依然自己把路給堵得死死的。

公開資料顯示,當前蒙古通往中國與俄羅斯境內有且只有壹條烏蘭巴托鐵路。這條鐵路還有著令人"頭禿"的設計——鐵路使用俄羅斯標準的寬軌鐵軌(1520mm),不能直接同中國境內符合國際的標軌鐵路(1435mm)對接。這就導致從蒙古來的火車駛入我國時,要在二連浩特和滿洲裏口岸進行底盤換裝或將貨物重新裝卸再繼續出發,貨物運輸的時間與成本大大增加。

更要命的是,烏蘭巴托鐵路是在1947年至1955年間修建的,至今已經有至少65年的歷史。常年的滿負荷運行,這條鐵路顯然遇到了太多"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好在,近些年來蒙古已愈發明白要"想富先修路"的法則。2013年之際,蒙古提出了建設連接中蒙俄三國鐵路、公路、石油、電力、天然氣五大能源領域的"發展之路"項目。此外,蒙古國還積極在中國和俄羅斯之間設下多個邊境口岸,以促進外貿業務的便捷。截至目前,中蒙兩國在運營的公路口岸已有13個。

最後想說的是,與其說蒙古國經濟陷入危機,不如說是借著"礦業奇跡"發家之後上演的經濟停滯,暴露了其急功近利的思維。不僅僅是采礦業,因蒙古國常年抱著"靠山吃山"的念頭,該國的傳統支柱性產業——畜牧業的發展也在面臨桎梏。據悉,隨著牲畜數量的迅速增加,蒙古國草牧場已不堪重負,截至2017年6月,該國已有76.8%的土地遭受不同程度荒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