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魯迅認為可以勉勵效仿的故事有哪些

魯迅認為可以勉勵效仿的故事有哪些

魯迅認為可以勉勵效仿的故事有:子路負米、黃香扇枕、陸績懷桔三個孝道故事。

子路負米、黃香扇枕、陸績懷桔出自:《二十四孝圖》出自魯迅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孝”是儒家倫理思想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

後來的印本都配上圖畫,通稱《二十四孝圖》,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傑作。魯迅認為二十四孝圖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他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他本人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的強烈反感。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字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戰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壹。

魯迅壹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作品鑒賞

此文章從當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

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和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