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藥時的飲食禁忌包括疾病禁忌和用藥禁忌。疾病的禁忌就是根據疾病的性質來講究“禁忌”。比如濕熱忌辛辣油膩油炸食物,寒性疾病忌生冷之物。結腸炎屬於濕熱類疾病,要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而狗肉比較幹燥,此時不適合滋補。
中醫更要註意吃藥,忌口。如果服用人參,忌蘿蔔,鱉甲忌莧菜。吃中藥的時候不要喝濃茶,因為濃茶含有大量的鞣酸,和中藥壹起吃會降低療效,所以應該以開水為主。服用中藥時不宜吃辣椒,尤其是熱射病,服用清熱涼血或滋陰消炎的藥物時更不宜吃辣椒,否則治療無效或療效減弱。腐乳中含有壹種蛋白酶,會中和中藥的藥效,也要“忌食”。服用中藥湯劑和丸劑時忌生冷油膩食物。
至於老壹輩人常說的“頭發”,是指患有某種疾病的人在治療過程中不宜吃的食物。中藥按其性能分為六大類,如姜、蒜等生熱之物,蝦、蟹等生風之物。“頭發”是否需要“禁忌”,要看中醫的方法。有些哮喘患者平時可以自由飲食,但哮喘發作時,雞蛋、牛奶、魚蝦等高蛋白食物卻成了加重病情的“毛發”,應該“忌口”。此外,患有疥瘡和皮膚病的人不宜吃鹹的魚、蝦、蟹、羊肉、豬肉等食物;水腫不宜吃鹽;肝炎患者不宜吃辛辣、辛辣、油膩的食物。
禁忌的問題是相對的。
1忌吃就是要避免易被致癌物汙染的食物,即燒、烤、熏、鹽、黴、泡的食物。
要知道世界上沒有癌癥患者壹定要避免的食物。即使是剛才提到的燒、烤、熏、腌制等食物,也不是絕對不能吃。少吃點是絕對可以的,沒有絕對的禁忌。
現在社會上禁忌語很厲害,有些病人什麽都不敢吃。這說不通。歷史上《黃帝內經》中提到“熱消則不可立即吃,食者必復”,熱指的是感染和傳染。“如果妳吃了,妳會恢復的。不要讓自己吃飽。吃飽了就恢復了。若復,則重矣。”不要吃得太多。發燒後要清淡少量進食,發燒時要避免。張仲景《食略》中說“凡食之味,皆滋補為健,食之有害,可悅也”,“食之味,宜病而有害為正”。但現在已經從古代的發燒禁忌逐漸演變為現在不發燒患者的禁忌。即使是現在,腫瘤等難以治療和治愈的疾病也要避免,廣泛傳播,這是在擴大。
目前社會上流行的禁忌是“禁止”。比如雞和蛋患者害怕,不去碰。這是不合理的。這是禁酒令。中醫發展史上也有不同的看法。清朝以前強調的重點是開心舒服,就是樂觀開朗,心情好,忌諱不是主要問題。社會上吃不到的雞和蛋,從中醫秘方和驗方就能看出來。雞肉是滋補品,香菇燉雞用於治療肝癌,蠍子蛋、榕樹蛋是抗癌方劑。
中醫認為,海鮮軟堅,滋補,螃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蟹殼抗腫瘤作用不大。從歷史上講,忌諱和不忌諱是相對的。壹般來說,壹開始不發燒是不合理的,現在流行什麽病都不發燒。
但是在治療上要考慮中醫的問題。中醫最大的特點就是把人體和自然看成壹個整體,可以分為陰陽。有些飲食有時會降低中藥的療效,所以避開是有道理的。藥物和飲食是兩回事。在金元時期,張表明,胃是壹個水和山谷的海洋,妳不應該害怕它。如果妳害怕它,所有的邪惡都會進入妳,或者妳想壹想,妳可以吃壹點,盡管它是疾病的對立面。胃是消化的主要場所。如果妳不敢吃,那麽邪惡就會襲擊妳。想吃點東西,雖然他的病有點不符合,但是少吃點還是可以的。飲食和藥物是兩回事。禁忌太多會導致患者不吃東西,影響食欲,甚至不吃東西,所以我們講以喜為輔。
飲食的原則是保持正常體重,清淡,厚薄,營養豐富,彌補快樂,適度饑餓,食譜廣泛,烹調得當。
推薦的飲食有:
1)天然黃色蔬菜和新鮮蔬菜,如白菜,國外最近有報道。
2)豆類及豆制品。有些人害怕吃豆類,認為豆類含有雌激素,對乳腺癌沒有好處。豆類有植物異黃酮,對人體無害,對體內雌激素有拮抗作用。
3)西紅柿,茄子,黃瓜,新鮮水果都不錯。
4)葷菜以魚為主,油少。
5)適當的瘦肉、禽肉和蛋類。肉類以禽肉為主,營養上有紅肉和白肉。白肉主要是家禽和魚類,紅肉包括豬、牛和羊肉。飲食以白肉為主,紅肉想吃就少吃,肥肉少吃。
6)低脂乳制品、茶、粗糧、全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