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期怎麽補血
四物湯再加減藥材達到更好效果
四物湯出自於中醫古籍『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流傳已久的名方,包含當歸、川芎、地黃、芍藥四種藥材,是中醫補血的基本方,也是婦科聖品。但是臨床中醫師在使用上,大多會根據病人的情況,適當地加減壹些藥材,尤其對於腸胃功能較差的病人增加壹些健脾的藥材如陳皮、白術等幫助補血藥效,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生理期後適當補血符合中醫養生法
生理期就傳統中醫學來說,會讓體內的氣血隨著經血排出而呈現較低落的狀態,因此生理期過後適當地補血是符合中醫理論的養生方式。
根據狀況選擇不壹樣補血方式
補血可以根據每個人的狀況選擇不壹樣的補血方式。
除了四物湯以外,偏於腎虛寒冷體質的婦女還可以選擇杜仲茶或是桂圓紅棗茶,偏於容易疲倦的氣虛體質反而要選擇當歸黃耆等藥材才是對癥。
另外有些婦女本身體質就偏於燥熱,這時候反而不需要在生理期過後補血。
平素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或是各種婦科炎癥的病人,在生理期過後反而比較適合以桂圓、枸杞、杜仲等更為平和的補血方式,或是適當地補充桑葚、葡萄、蘋果、芝麻、紫菜、櫻桃、蔓越莓、紅鳳菜、紅莧菜等補血的蔬果也是非常適合的食療方式。
這些體質生理期後可補血
1.血虛體質—生理期經血量少,經血顏色偏淡紅或粉紅,下腹悶,容易疲倦,臉色白或偏黃,唇色淡紫,手腳容易冰冷。
2.氣虛體質—生理期經血量正常或少或多,經血顏色偏淡,容易疲倦或頭暈,活動容易喘,容易感冒,臉色白或偏黃,講話聲音小或容易無力。
3.腎虛寒冷體質—生理期周期容易亂,經血量少,顏色偏暗或紫,容易腰酸,容易疲倦,甚至不容易懷孕。
2、女性生理期的飲食禁忌
1、葷素搭配,防止缺鐵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鐵不僅參與血紅蛋白及許多重要的酶的合成,而且對免疫、智力、衰老及能量代謝等都有重要作用。月經期由於鐵的丟失較多,進補含鐵豐富的食物非常重要。魚、瘦肉、動物肝、動物血等含鐵豐富,而且生物活性較大,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而大豆、菠菜中富含的植物鐵,吸收率較低。
2、補充蛋白,多吃魚類和蛋類
魚類和各種動物肝、血、瘦肉、蛋黃等食物含鐵豐富。生物活性高,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特別是動物血,不僅含鐵豐富,而且還富含優質蛋白質,是價廉物美的月經期保健食品。總之,月經期仍應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則,並結合月經期特殊生理需要,供給合理膳食,註意飲食。
3、忌酸辣,宜清淡
經其間的女士感到特別疲勞,消化功能減弱,胃口欠佳,因此,飲食上應註意食物的清淡和易於消化吸收,避免食用過酸和刺激性較大的食品,如山楂、酸菜、食醋、辣椒、芥末、胡椒等最好別吃。食物制作上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少吃或不吃油炸、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消化和辛辣刺激引起經血量過多。
4、忌生冷,宜溫熱
在月經期食生冷,壹則有礙消化,二則易傷人體陽氣,導致內寒產生,寒性凝滯,可使經血運行不暢,造成經血過少,甚至痛經。即使在酷暑盛夏季節,經期也不宜吃冷飲。月經期飲食應以溫熱為宜,選用海帶、大棗、高梁米、薏苡米、羊肉、蘋果等食品,少吃梨、荸薺、菱角、冬瓜、芥藍、大麻仁等寒涼、滑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