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與馬有關的成語有關的成語

與馬有關的成語有關的成語

車水馬龍

“車水馬龍”這則成語是從馬太後詔書中的話簡化而來,它形容車馬往來繁華熱鬧的場景。

這個成語來源於《後漢書.明德馬皇後紀》,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遊龍,倉頭衣綠,領袖正白,顧視禦者,不及遠矣。

東漢名將馬援的小女兒馬氏,由於父母早亡,年紀很小時就操辦家中的事情,把家務料理得井然有序,親朋們都稱贊她是個能幹的人。

十三歲那年,馬氏被選進宮內。她先是侍候漢光武帝的皇後,很受寵愛。光武帝去世後,太子劉莊即位,就是漢明帝,馬氏被封為貴人。由於她壹直沒有生育,便收養了賈氏的壹個兒子,取名為劉旦。公元60年,由於皇太後對她非常寵愛,她被立為明帝的皇後。

馬氏當了皇後,生活還是非常儉樸。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鑲邊。壹些嬪妃朝見她時,還以為她穿了特別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極普通的衣料,從此對她更尊敬了。

馬皇後知書識理,時常認真地閱讀《春秋》、《楚辭》等著作。有壹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給她看,並問她應如何處理,她看後當場提出中肯的意見。但她並不因此而幹預朝政,此後再也不主動去談論朝廷的事。

明帝死後,劉煌即位,這就是漢章帝。馬皇後被尊為皇太後。不久,章帝根據壹些大臣的建議,打算對皇太後的弟兄封爵。馬太後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關後妃家族不得封侯的規定,明確地反對這樣做,因此這件事沒有辦。 第二年夏天,發生了大旱災。壹些大臣又上奏說,今年所以大旱,是因為去年不封外戚的緣故。他們再次要求分封馬氏舅父。馬太後還是不同意,並且為此專門發了詔書,詔書上說:“凡是提出要對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獻媚於我,都是要從中取得好處。天大旱跟封爵有什麽關系?要記住前朝的教訓,寵貴外戚會招來傾覆的大禍。先帝不讓外戚擔任重要的職務,防備的就是這個。今後,怎能再讓馬氏走老路呢?”詔書接著說:“馬家的舅父,個個都很富貴。我身為太後,還是食不求甘,穿著簡樸,左右宮妃也盡量儉樸。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下邊做個樣子,讓外親見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們不反躬自責,反而笑話我太儉省。前幾天我路過娘家住地濯(zhuo)龍園的門前,見從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請安的,車子像流水那樣不停地駛去,馬匹往來不絕,好像壹條遊龍,招搖得很。他們家的傭人,穿得整整齊齊,衣眼綠色,領和袖雪白,看看我們的車上,比他們差遠了。我當時竭力控制自己,沒有責備他們。他們只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為國家憂愁,我怎麽能同意給他們加官進爵呢?”

※※※※※※※※※※※※※※※※※※※※※

伯樂相馬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壹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幹脆稱他為伯樂,延續到現在。

壹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幹裏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裏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壹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壹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壹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壹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麽。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壹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妳還是把它賣給我吧。”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裏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妳找到了好主人。”千裏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擡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裏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楚王壹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妳會看馬,才讓妳買馬,可妳買的是什麽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裏馬,不過拉了壹段車,又餵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餵養,不出半個月,壹定會恢復體力。”楚王壹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餵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裏之外。

後來千裏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

千金買骨

“幹金買骨”出自《戰國策·燕策》。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了內亂。齊宣王乘機派兵侵占了燕國的壹些城池。燕昭王即位後,決心振興燕國。因此,他廣招賢士,虛心求教。公元前312年,燕昭王去拜訪了壹位很有才學的人——郭隗。在交談中,郭對燕昭王講了壹個故事:從前有壹位國君,拿出了千兩黃金讓手下的人去買千裏馬。結果卻花了五百兩黃金給買回了壹匹死馬的骨頭,國君壹見,拍案大怒:“我是讓妳去買千裏馬,誰叫妳買死馬?”手下人說:“大王息怒,妳想,連死馬都肯花五百兩黃金買來,這件事情傳出去,還愁沒有好千裏馬?”果然,不到壹年,就有人送來了三匹千裏馬。郭隗講完了這個故事,又接著說:“現在,大王如果真心求賢,就先從我郭隗開始吧!人們看到象我這樣的人尚且能夠得到您的任用,那麽還愁比我郭隗富有才能的英雄豪傑不來投奔嗎?”燕昭王聽罷,覺得這話很有道理,便為郭隗修築了官邸,責成他動工建造黃金臺。不久,樂毅、鄒衍、劇辛等人,紛紛從周圍的國家投奔燕昭王而來。沒過幾年功夫,燕國就強盛起來,把齊國打得大敗。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概括出“千金買骨”這個成語,容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

※※※※※※※※※※※※※※※※※※

老 馬 識 途

春秋時,齊桓公率兵匯同燕國和無終國軍隊征伐孤竹國,並在孤竹國附近擊敗了逃往孤竹國的山戎大王和孤竹國大將黃花。到了晚上,齊桓公紮營休息,半夜裏黃花前來投誠,還拿著山戎大王的首級,並說孤竹國君答裏呵已逃往沙漠,孤竹國的都城是壹個空城。

第二天,齊桓公和燕莊公跟著黃花進了孤竹國都城,果然是壹座空城。齊桓公讓燕莊公留駐在這裏,自己帶兵讓黃花帶路到沙漠中去追答裏呵。黃昏時分,他們來到壹個地方地人叫它"迷谷",只見平沙壹片,跟大海壹樣無邊無際。大家都辨不清方向,齊桓公趕緊派人找黃花,可黃花早就沒影了,齊桓公這才反應過來,是中了黃花的詭計。這時,齊國的大臣管仲說?quot;我聽說北方有個'旱海',是個很險惡的地方,恐怕就是這兒,我們不能再走了。"挨了壹夜,第二天天亮,仍然不知怎麽走出去,人困馬乏,隨時都有餓死渴死的危險。這時,管仲猛然想起,狗和鴿子不管離家多遠,也不會迷路,便對齊桓公說:"馬也許認得路,不如挑幾匹當地的老馬,讓他們在前頭走,也許能走出去。"於是齊桓公便讓人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在前面領路。這幾匹老馬不慌不忙地走著,還真領著大隊人馬走出了迷谷。齊桓公馬上回兵孤竹國,殺掉了答裏呵和黃花,滅了孤竹國。

驥 伏 鹽 車

寓言故事:有匹上了年紀的好馬,"服鹽車而上太行",結果是"蹄申膝折","白汗交流",還是上不了山。伯樂看到後,給它卸下車轅哭,這匹馬也"仰而鳴,聲達於天"。見《戰國策·楚策四》。後以"驥伏鹽車"喻才能受到壓制。明吾丘瑞《運甓記·辭親赴任》:"爭奈塵理,未逢鑒識,譬之劍沈豐獄,驥伏鹽車。"

殺 馬 毀 車

東漢南陽人馮良,年三十時,奉命去迎接督郵。他恥於做這工作,在路上毀車殺馬,撕破衣帽,逃到犍為去從杜撫求學。妻子去找他,見路旁草中的死馬敗車和破衣服,認為已為虎狼盜賊所害,就為他發喪。過了十來年,他才學成回鄉。見《後漢書·周燮傳》。後用為藏身匿跡的典故。宋蘇軾《捕蝗至浮雲嶺山行疲恭有懷子由弟》詩二首之二:"殺馬毀車從此逝,子來何處問行藏?"

※※※※※※※※※※※※※※※※※

回答者:月暗幽炎 - 魔法師 四級 6-7 18:30

您覺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4 個人評價

50% (2)

50% (2)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很好

評論者: zhou85802507 - 試用期 壹級

車水馬龍 “車水馬龍”這則成語是從馬太後詔書中的話簡化而來,它形容車馬往來繁華熱鬧的場景。 這個成語來源於《後漢書.明德馬皇後紀》,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遊龍,倉頭衣綠,領袖正白,顧視禦者,不及遠矣。 東漢名將馬援的小女兒馬氏,由於父母早亡,年紀很小時就操辦家中的事情,把家務料理得井然有序,親朋們都稱贊她是個能幹的人。

評論者: zhengxinghe - 魔法學徒 壹級

hao

評論者: 46456756 - 試用期 壹級

其他回答*** 5 條

馬到成功

回答者:F颶風F颶風F - 經理 四級 6-7 18:25

成語故事·伯樂識馬

“伯樂識馬”也作“伯樂相馬”,出自《戰國策·楚策四》。

春秋時期,有壹個名叫孫陽的人,有鑒別千裏馬的特殊技能。孫陽善於根據馬的外貌特征鑒別馬的素質優劣。凡是經他相中的馬,必定是千裏良駒。曾經有人在街上賣馬,等了三天也沒人過問,後被孫陽相中而使這匹馬身價十倍,由此可見他的相馬才能。後來人們就用天上掌馬星伯樂的名字來稱呼他。唐朝韓愈《雜說》中曾寫道:“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就是說明發現人才、選拔人才的重要意義。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用“伯樂識馬”這個成語來比喻有真知灼見的人善於發現人才,選拔人才。

回答者:lovevvfvvf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6-7 18:28

馬革裹屍

馬革,指馬皮,指在戰場上死去以後,沒有棺木盛殮,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後來,人們常用這句話形容英勇作戰,拼死疆場。

這句成語見於《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東漢時,有壹位能征善戰的將軍叫馬援,扶風茂陵人(今陜西興平東北人),字文淵。有壹次,馬援在外作戰凱旋回京,許多人前來歡迎慰勞。在這些歡迎的人中間,有壹個叫孟冀的,也隨同眾人向馬援道賀。馬援說:“我總以為妳要和我說什麽大事,怎麽也這樣隨波逐流地壹味誇獎我呢?”孟冀笑了笑,沒說什麽。馬援說:武帝時代的伏波將軍路博德,開拓了七郡的地方,不過封了幾百戶的侯爵。我現在倒封了這樣大的地盤,賞過於功,能夠保住長久嗎?現在匈奴、烏桓還不時侵擾北方邊境,我想自告奮勇前去討伐。作壹個好男兒,就應當準備把生命犧牲在疆場上,用馬革裹屍而歸,怎能躺在床上死在妻子、兒女的身旁!

孟冀聽了馬援的話,不勝佩服,說:“這不愧是壹個大丈夫呀!”後來,馬援擔任了隴西太守壹職,率軍擊破先零羌,並壹直在軍中征戰,直到六十三歲,病死軍中,實現了他“馬革裹屍”的諾言。

回答者:zhijiangwo - 試用期 壹級 6-7 18:28

秦瓊賣馬

隋朝末年,在濟南府當差的山東豪傑秦瓊受命來潞州辦事,不幸染病於店中,所帶盤費俱已耗盡。無奈之中,牽著他心愛的坐騎黃膘馬到西門外的二賢莊去賣。

秦叔寶將黃膘馬拴在莊南大槐樹下,二賢莊莊主單雄信聽說有人賣馬,便去相馬。秦叔寶早在山東就聽說單雄信是壹條好漢,只是眼下窮困潦倒,羞於顏面,難以通報真名實姓。偏偏單雄信聽說賣馬人是濟南來的,便請他到府上吃茶,還順便打聽仰慕已久的山東好漢秦叔寶。秦叔寶謊稱:“員外打聽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聞知他與叔寶是朋友,隨即修書壹封托交叔寶,並付了馬價紋銀三十兩,外加程儀三兩,不在馬價數內,還取潞綢兩匹相贈。

卻說秦叔寶瞞得了單雄信,卻在潞州酒樓上邂逅了另壹條好漢王伯當。伯當告知了單雄信,害得雄信到處尋找秦叔寶。後來兩位英雄終得相識,單雄信盛情款待,讓叔寶在二賢莊精心養病八個月。離別時單雄信為其黃膘馬配上了金鐙銀鞍,並以潞綢、重金相贈,從此二人結下莫逆之交。隨後二人在推翻隨王朝的農民起義中同仇敵愾,為起義軍創造了不可磨滅的業績。唐朝興起後,秦瓊終身保唐,單雄信則抗唐到底。盡管單、秦二人後來分道揚鑣,但患難中結下的兄弟情誼始終如故。<<說唐>>中的“秦瓊建祠報雄信”,說的就是秦瓊聞得擒了雄信,飛馬來救。走到跟前,頭已落地。叔寶抱住雄信的頭,跪在地上,悲痛欲絕。後將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陽南門外,起造壹所祠堂,名為“報恩祠”,以報潞州知遇之恩。

新編《神筆馬良故事》

從前,有個孩子叫馬良.他喜歡畫畫,可是家裏很窮,連枝筆也買不起.到山上砍柴,他就用樹枝在地上畫天上的飛鳥和林中的動物.到河邊割草,他就用小棍在河灘上畫流動的河水和水中的魚兒。家裏的墻上都畫滿了昆蟲。他做了個夢,想得到壹枝筆專門為窮人畫畫。果然,馬良醒來的時候,手裏真的有壹枝筆,他高興地拿起筆在墻上畫了壹只小鳥,小鳥從墻上飛走了。馬良有了神筆,天天給窮人家畫面,誰家缺什麽就畫什麽。有人聽說馬良有神筆,就綁架了他,要他畫錢,馬良堅決不畫。他們就把馬良關進屋子裏,在屋子裏馬良用神筆畫了壹扇門,門壹推,馬良跑出來了。壹天馬良在路上看見壹個走路不方便的老人家,走的滿頭大汗,就給他畫了壹輛小車。忽然又有人把馬良抓走了,馬良就畫了壹把刀,把他們的腿砍斷了。以後就沒人敢欺負馬良,馬良又有了他喜歡畫什麽就畫什麽的權力了。

九方臯相馬的故事

秦穆公對伯樂說:"您的年紀大了,您的家裏有能相馬的人嗎?"伯樂回答說:"好馬可以從外貌、筋骨上看出來,但千裏馬很難捉摸,其特點若隱若現,若有若無,我的兒子們都是才能低下的人,我可以告訴他們什麽是好馬,但沒有辦法告訴他們什麽是千裏馬。我有壹個朋友,名字叫九方臯,他相馬的本領,不比我差,請您召見他吧!"秦穆公於是召見了九方臯,派遣他去尋找千裏馬。

三個月之後,九方臯回來了,向秦穆公報告說:"千裏馬已經找到了,在沙丘那個地方。"穆公問他:"是壹匹什麽樣的馬呢?"九方臯回答說:"是壹匹黃色的母馬。"秦穆公派人去取,結果是壹匹公馬,而且是黑色的。秦穆公非常不高興,於是將伯樂召來,對他說:"真是糟糕,妳讓我派去的那個尋找千裏馬的人,連馬的顏色和雌雄都分辨不出來,又怎麽能知道是不是千裏馬呢?"伯樂長嘆壹聲說道:"他相馬的本領竟然高到了這種程度!這正是他超過我的原因啊!"

書外人語:

世人都是以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壹種東西,往往喜歡找到自己想要找到的,而不在意那些於此無關的要意,但有多少人能像九方臯那樣只把握事情的本質而忽略細節呢,與之相反,抓住了細節,放棄了本質的倒是大有人在。

成語故事·伯樂識馬

“伯樂識馬”也作“伯樂相馬”,出自《戰國策·楚策四》。

春秋時期,有壹個名叫孫陽的人,有鑒別千裏馬的特殊技能。孫陽善於根據馬的外貌特征鑒別馬的素質優劣。凡是經他相中的馬,必定是千裏良駒。曾經有人在街上賣馬,等了三天也沒人過問,後被孫陽相中而使這匹馬身價十倍,由此可見他的相馬才能。後來人們就用天上掌馬星伯樂的名字來稱呼他。唐朝韓愈《雜說》中曾寫道:“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就是說明發現人才、選拔人才的重要意義。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用“伯樂識馬”這個成語來比喻有真知灼見的人善於發現人才,選拔人才。

漢血馬經典故事

漢血馬以前脖子流出的漢有紅色物質,像流血壹般,故稱之。中國古代稱為 「大宛馬」、「兩極天馬」,現稱為「阿哈馬」。 二千年前,世界馬種處於原始土種狀態,中亞土庫曼斯坦幹旱少雨的沙漠綠洲中,已曾有十分優秀的快馬——漢血馬。張騫出塞發現了漢血馬。當張騫向漢武帝匯報大宛馬後,武帝便命張騫帶百余人的使團去了大宛國(今土庫曼斯坦)求馬,帶壹尊黃金馬的模型,希望以此重新換回大宛馬。結果大宛國不允,歸途中漢使被殺,金馬遇劫,大宛國是壹封閉小國,並不知中國的強大,此種行為使漢武帝大怒,逐作出武力取馬的決定,從此爆發了兩次大宛馬戰爭。李廣利將軍率兵數萬人首次懲罰失利,第二次大獲全勝,大宛國獻出三千匹馬給漢朝,二次戰爭始得大宛馬,可見漢朝重視馬匹到何種程度。當今純血種中含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漢血馬血統,而今漢血馬是最長壽馬,可活到二十三歲。

塞翁失馬

戰國時期,靠近北部邊城,住著壹個老人,名叫塞翁。塞翁養了許多馬,壹天,他的馬群中忽然有壹匹走失了。鄰居們聽說這件事,跑來安慰,勸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註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了笑說:“丟了壹匹馬損失不大,沒準會帶來什麽福氣呢。”

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裏覺得很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過了幾天,丟失的馬不僅自動返回家,還帶回壹匹匈奴的駿馬。

鄰居聽說了,對塞翁的預見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壹匹好馬,真是福氣呀。” 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而壹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壹匹好馬,不壹定是什麽福氣,也許惹出什麽麻煩來。”

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裏明明高興,有意不說出來。

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壹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遊,心中洋洋得意。

壹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壹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

塞翁說:“沒什麽,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麽福氣。 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征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回答者:秋風822882 - 經理 五級 6-7 18:28

懸崖勒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