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關”即東九裏關、西平井關、中武勝關。因為在河南信陽南部,南北呼應,信陽在古代屬於益陽,所以被稱為“益陽三關”。自古以來,南北之爭,北至中原,南至湖廣,“三關”都是必爭之關。三關兩側,山巒連綿,猶如千裏屏障。武勝關位於雞公山腳下,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武勝關在三關之中,有“關中關”的美譽。古人留下詩句:“雄關抱楚風厚,下蜀西泉望靜,地平分兩界,天留鐵鎖強中州。”三關中,武勝關居中,地位尤為重要,故又稱關中關。武功關勝,也被稱為舞陽關,夾在兩山之間,關隘雄偉壯觀。
春秋時稱為致遠、驪山。秦朝統壹中國後,改稱舞陽關。南宋時,改名為武勝關。三關中,是關中的關隘,有中樞支撐,地形尤為重要。這就是眾所周知的“壹人之力,萬人之上”。秦始皇統壹中國後,定名為舞陽關,南宋時改為武勝關。兩座山之間有壹道城墻,是商旅人士的必經之路。關城南北長750米,東西寬500米。南北兩座城門,外有吊橋,城內重兵把守。在莞城還有供行人和商人居住和購物的旅館和商店。灌南有將軍寨遺址,相傳是穆駐紮的地方。南宋時,嶽飛的指揮官牛臯曾經守衛武勝關,阻止金兵到來。明末,李自成破關入鄂州。1938年,侵華日軍攻陷武勝關,全城被火燒。當年的繁華不復存在。現在公路從上面過海關,火車從下面出洞。武勝關從壹個古代士兵可以使用武器的地方,變成了溝通中國南北交通要道的壹把鑰匙。關隘四周,樹木蔥郁,茶山栗樹層層疊疊,還有壹片廣闊的牧場。山裏有野雞、山鷹、野豬等野生動物。九裏關,又名黃仙關、白巖關、冠縣關,位於三關之東。春秋時稱為大隧道,宋代以後才稱為九裏關。在信陽市羅山縣西南部,因關深長而得名。九裏關、武勝關、平井關成為犄角,歷史上戰亂頻繁。灌南擂鼓臺和關東關震山,據說是楊師姐掛羊擊鼓觀戰的地方。1970後,九裏關修建了大壩和水庫,成為面積8000公頃的人工湖。
三關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也是古代抗衡南北的軍事關隘。古代的瞭望塔、堡壘、碉堡和現代的戰壕記錄了數千年的戰爭。周圍的松杉林、果園、竹園、茶園星羅棋布,景色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