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是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作的詩歌。漢武帝時,劉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楚辭》,從此,“楚辭”成為壹部總集的名稱。由於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故楚辭又稱為騷或騷體。
楚辭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創作了《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響下,楚國又產生了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辭作者。現存的《楚辭》總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傳下來。
《離騷》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壹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詩人從自敘身世寫起,抒發了自己遭讒被逐的苦悶與矛盾,斥責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表現了詩人堅持“美政”的理想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具有深刻現實性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後世影響深遠。
《九歌》***11篇:《東皇太壹》、《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九歌原為傳說中的壹種遠古歌曲。《楚辭》的《九歌》,是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
《九章》***9篇。即《情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桔誦》、《悲回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