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不見?曾國?是因為這個諸侯國歷史悠久,對國名的記載用字有變化。還有就是存在壹國兩名的問題。
從商代的甲骨蔔辭到西周、春秋、戰國的青銅器銘文中都有?曾國?。而先秦時期的文獻中,則沒有?曾國?這樣壹個諸侯國。但是從宋代開始就不斷有曾國的青銅器出土,實物的發現又證明有壹個?曾國?。
銘文:曾侯諫作寶彜
古籍中的記載有時候是用?繒?代替了?曾?。《史記*夏本紀》?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後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其中提到繒氏,即夏代已有曾國,為姒姓。
商代甲骨蔔辭變?繒?為?曾?,記錄了商王南伐荊楚的事件。從考古發現來看,湖北葉家山繒國墓出土鼎的銘文有?師作父乙?等。?父乙?、?父癸?是殷商時人對死去父親的稱呼,周人無此習俗。
《漢書?地理誌》:?潁川、南陽,本夏禹之國?的記載。秦漢以後學者都將江、淮地區稱為?夏人之居也?。而商代的繒國,正是承襲夏代的姒姓繒國而來。葉家山墓群是通過嚴格等級規劃的繒國家族墓地,其埋葬順序是按照從北到南,由早到晚,夫婦東、西並穴合葬方式進行下葬,大致年代歸屬周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的西周早期時段。壹直到西周末年,繒國尚見於記載。《國語?晉語》記載:?申人、繒人召西戎以伐周,周於是乎亡?。
西周初,武王立國,封南宮適於隨國,地點在湖北隨州。這是壹個姬姓諸侯國。從歷次考古發現來看:西周早期的有隨州葉家山西周墓,兩周之際的有荊門京山縣蘇家壟曾國墓,春秋早期的有襄陽郭家廟擂鼓墩曾侯墓,還有隨州文峰塔發現的春秋時期的曾國,戰國時期的有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可以認定的確是壹脈相承。 同壹墓葬中?曾?與?隨?並用,可以確定,曾國即隨國。這種壹國兩種名稱在春秋時期也不是孤例。
下圖為湖北隨州曾侯乙墓
西周分封的這個曾國從西周初期到戰國中期,跨越700多年的曾侯墓葬群,分布在湖北省隨州、襄陽、荊門等地區,大致就是歷史上曾國(隨國)所控制的區域。最有名的國君曾侯乙是戰國早期隨國的國君。曾侯乙葬於公元前433年,距今已有將近2500年的歷史。 出土的文物證明,曾侯乙生前非常重視樂器制造與音律研究。戰國初年,其國被楚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