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簋內壁銘文明確記載“武王征商”之役發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歲”星正當中天。之前,由於缺乏實物資料,關於牧野之戰的具體日期,千百年來,史學界多有紛爭,歷代學者根據有關記載推算出的年代就有數十種之多。在“夏商周斷代工程”實施過程中,碳14測年專家用西周初年遺存中出土的炭樣作了測年,給出武王伐紂之役發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的年代範圍;天文學家依據銘中所記“甲子”日“歲”(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參照《國語·周語下》記載的天象記錄,計算出武王伐紂的時間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由此,古代史上這壹著名的戰役有了壹個絕對年代;它為商周兩代的劃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據。
利簋
利簋的發現,除澄清了以往關於武王伐紂具體日期疑惑外,還證實了《尚書·牧誓》、《逸周書·世俘》等文獻記載的某些具體史實。例如武王伐紂在甲子日晨,並逢歲(木)星當空,這印證了《尚書·牧誓》中“時甲子日昧爽,王至於商郊牧野”的記錄,也與《淮南子·兵略訓》等古代文獻所記相合;又如,利簋銘文證實了古籍中所載的“戰壹日而破紂之國”的正確記載。總之,利簋銘文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價值。
利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