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梅全喜的研究方向及成果

梅全喜的研究方向及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醫院藥事管理與中藥臨床藥學:從事醫院藥事管理多年,組織編寫了我國第壹部《醫院中藥管理學》,主持開展了“醫院中藥現代管理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科研課題,圍繞這壹課題發表相關論文20多篇,出版相關專著2部,該成果被評為中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中藥註射劑安全性研究方面與曾聰彥主任中藥師合作,帶領團隊申報開展“常用中藥註射劑不良反應文獻分析與防治措施規範化研究”的科研課題,發表中藥註射劑不良反應分析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2部,該成果被評為中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廣東省藥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作為項目負責人發起並組織承辦了“全國中藥註射劑安全性學術研討會暨中藥安全性問題研修班”, 率先提出了中藥註射劑不良反應大部分是臨床使用不當造成的觀點,得到了與會代表的支持。

在中藥處方點評方面,作為廣東省藥學會處方點評實施規範起草專家組成員參與了廣東省處方點評實施規範的起草工作,率先提出了“中藥處方點評實施要點”,並先後在深圳、廣州、南京、天津、合肥等地為中藥人員做了多場學術報告。較早關註中藥安全性與合理使用,曾就“中藥(或中成藥)安全性及合理使用”為題在各種學術會議、培訓班、學習班及科普論壇上作過30多場講座或報告,深受廣大醫藥工作者和普通人民群眾的歡迎,在“全國第五次中醫藥科普高層論壇暨全國中醫藥科普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上被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 “全國中醫藥科學普及金話筒獎”。

十分重視中藥臨床藥學工作,積極推動中藥臨床藥學工作的開展,早在2008年就在《中國藥房》雜誌上發表“中藥臨床藥學的現狀與發展思考”壹文,2009年又在《中國中醫藥報》(6月3日3版)上撰文“中藥臨床藥學工作亟待加強”,呼籲加強中藥臨床藥學工作,並提出了“發揮中醫藥特點,促進中藥臨床藥學發展;醫院中藥師應轉變觀念,促進‘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性化藥療服務;積極探索中藥臨床藥學的開展模式;加大中藥臨床藥學人才的培養教育(包括中醫藥院校要開設中藥臨床藥學專業和參考目前西藥臨床藥學人員培養模式把壹些中藥臨床藥學工作開展較好的三甲中醫院設為中藥臨床藥師培訓基地)”的建議,首次提出建立中藥臨床藥師培訓基地的建議。該文被2009年11月18日在廣西梧州召開的第三屆中國中醫藥發展大會評為優秀論文壹等獎。先後在中山、廣州、重慶(《中國藥房》編委會)、天津、北京(第五屆紫禁城國際藥師論壇)等地宣講開展中藥臨床藥學工作的重要性。與北京東直門醫院藥學部主任曹俊嶺教授合作***同發起並擔任主編、邀請全國16家三甲醫院藥學部主任***同參與編寫、由人民衛生出版社了我國首部《中藥臨床藥學》專著,作為項目負責人發起並承辦了“全國中藥臨床藥學學術研討會暨全國中藥臨床藥學研修班”,牽頭組織參會代表向全國的醫療機構、醫藥高校及中醫藥管理部門發出“關於積極開展中藥臨床藥學工作,推動中藥臨床藥學學科發展的倡議”,為推動中藥臨床藥學工作的開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2. 藥物研究與開發:在故鄉湖北蘄春工作期間,對李時珍故鄉的地產、特產藥材進行了深入研究,主編出版《蘄州藥誌》、《艾葉》等專著,特別是對家鄉的特產藥材艾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論證了蘄艾的優質性與道地性,圍繞艾葉研究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 主編出版艾葉專著2部 ,指導國內10多家艾葉生產企業開展艾葉系列產品研發工作,取得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為推動艾葉研發及推廣艾葉文化發揮了積極作用。

90年代中期來到廣東後,梅教授把廣東地產藥材的研究開發工作列為自己的重要研究方向,帶領他的技術團隊以中藥藥理實驗室為研究平臺,以“廣東地產藥材研究與開發”為研究方向先後帶教碩士研究生8名,其中10屆研究生戴衛波獲南粵優秀研究生稱號;11屆研究生範文昌在讀期間發表論文10多篇,主編出版100多萬字的《廣東地產清熱解毒藥物大全》專著,獲大學優秀畢業生稱號;13屆研究生李紅念在讀期間發表論文18篇,第1作者7篇(其中3篇為核心期刊),參編專著7部(均為編委),獲2012年度國家獎學金和2013屆大學優秀畢業生稱號。

近年來分別開展了廣東土牛膝、三角草、廣昆布、三丫苦、蛇鱗草、布渣葉、蛇泡簕等廣東地產藥材研究,在此基礎上主編出版《廣東地產藥材研究》專著,並獲國家出版基金的資助。研制出醫藥新產品10多項,獲國家發明專利4項,省、市科技進步獎10多項。其中廣東地產藥材研究項目“三角草的基礎研究”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昆藻調脂制劑治療脂肪肝的機理與臨床研究”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復方土牛膝制劑治療咽喉疾病的實驗與臨床研究”獲中山市科技進步壹等獎。

3.藥學史及本草研究:早期在故鄉工作期間主要開展對李時珍及《本草綱目》的研究,發表論文10多篇,在各級領導和專家的支持下牽頭成立了湖北蘄春李時珍中醫藥研究所,並擔任首任所長。協助黃石著名的中藥專家鄧來送老師創辦了《時珍國藥研究》雜誌。率先組織全國各地的的專家開展對《本草綱目》的補正研究,並主編出版了《本草綱目補正》壹書。2012年應日本藥學史學會會長津谷喜壹郎教授的邀請,赴日本進行學術交流時在日本東京大學舉辦的“日本藥史學會柴田論壇”作“60年來紀念李時珍活動大事記”的學術報告。

1993年南下廣東後,積極開展對嶺南醫藥學家葛洪的研究,發起並承辦了“紀念葛洪及其藥劑學成就學術研討會(中國藥學會主辦)”,發起成立了“葛洪(惠州)研究會”,擔任研究會副主任委員,並組織研究會的副主任委員郝近大、冉懋雄、胡曉峰等壹起編譯出版了《抱樸子內篇.肘後備急方今譯》壹書。目前,正領導課題組開展廣東省科技廳資助的中醫專項研究項目“葛洪《肘後備急方》研究”課題。為積極推動廣東的醫藥歷史研究,發起成立廣東省藥學會藥學史專業委員會,並擔任首屆主委職務。

著作

主編出版的專著有:《中成藥的引申應用》(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蘄州藥誌》(中醫古籍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本草綱目補正》(中醫古籍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醫院中藥管理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抱樸子內篇、肘後備急方今譯》(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現代中藥藥理手冊》(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艾葉》(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中成藥臨床新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現代中成藥手冊》(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藥海擷菁——梅全喜主任中藥師從藥二十年學術論文集》(中醫古籍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現代中藥藥理與臨床應用手冊》(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現代醫院中藥管理學》(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老藥新用途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簡明實用中藥藥理手冊2009》(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鼻咽癌的最新研究與對策》(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中藥註射劑不良反應及應對》(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廣東地產藥材研究》(廣東科技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廣東地產清熱解毒藥物大全》(中醫古籍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新編中成藥合理應用手冊》(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現代醫院藥事管理論文選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中藥註射劑不良反應速查》(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中藥熏蒸療法》(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艾葉的研究與臨床應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中藥臨床藥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應試指導,2004年版、2007年版、2009年版、2011年版、2012年版、2013年版和2014年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同步習題精選》(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試題集,2009年版、2011年版、2012年版、2013年版和2014年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等20部達1000多萬字,參編並擔任副主編、編委的專著有12部,在國內外醫藥雜誌上公開發表專業論文250多篇,科普文章8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