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古代埃及的圖書館通常設在神廟或皇宮裏,是神廟或皇宮建築的壹部分。公元前2 世紀的帕加馬圖書館由柱廊與神廟大殿相連。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圖書館建築,是以石料為主材料,內部空間中央壹般由石柱支撐起的紀念大廳為主體,頂部采光,周圍有柱廊,大廳四周、壁龕和柱廊裝飾有雕塑、壁畫、人物肖像等,高大的書櫥、書架貼墻而立;圖書館還註意防潮,以便紙草文獻的保存。歐洲中世紀時期,圖書館遭到嚴重破壞,獨立的圖書館建築基本消失,僅在寺院和教堂中設有圖書室,矮書架垂直排列於條形空間的兩側,中間為通道,書架之間設教堂式長凳。文藝復興時期的皇家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藏、閱仍在同壹空間,皇家圖書館建築設計力求雄偉和有紀念性,大學圖書館則講究實用,壹般中間為通道,兩側為藏書。19世紀中期,圖書館開始采用閉架管理,建築按功能劃分為藏書、閱覽、書籍加工3部分空間,出現了有多層書庫的中央大廳式圖書館,如1852年建成的英國不列顛博物院圖書館 (見彩圖[英國不列顛圖書館的大閱覽廳])1854年法國國家圖書館擴建時,將書庫、閱覽室、書籍加工3個空間完全分開,以出納臺聯系書庫和閱覽室,創建了影響壹個世紀之久的藏、借 閱三段式空間布局形制。這種形式以後逐漸形成固定功能建築模式,以1911年建成的美國紐約公***圖書館為代表這種模式除采用混合結構外,壹般以獨立結構的多層書庫為中心,閱覽、文獻整理加工和管理空間分布於四周,並多采取由條狀空間組合成天井的形狀,以充分采集自然光和利用自然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