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經典《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誰的歷史
《永樂大典》是中國最著名的壹部大型古代典籍,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為後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事和難解之謎。《永樂大典》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永樂大典》***計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0,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 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在“文字獄”的背景下親自組織的中國歷史上壹部規模最大的叢書。1772年開始,經十年編成。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據文津閣藏本,該書***收錄古籍3503種、79337卷、裝訂成三萬六千余冊,保存了豐富的文獻資料,但編纂過程毀書則更多。“四庫”之名,是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經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清代乾隆初年,學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說”,主張把儒家著作集中在壹起,供人借閱。 《中國大百科全書》是中國第壹部大型綜合性百科全書,也是世界上規模較大的幾部百科全書之壹。1978年,國務院決定編輯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並成立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第壹版歷時15年,於1993年出版,***74卷;第二版歷時14年,***32卷,於200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