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黃河的如下:
1、黃河穿高山,繞平原,飛峽谷,躍丘陵,呼嘯奔騰;澆灌著沃田萬頃,簇擁著工廠如林,接納著四十多條支流,擁抱著無數峻嶺高山,氣勢磅礴。
2、九曲的黃河,奔騰而瀉,夾雜著厚重的泥沙滾滾而來,從雪山腳下那涓涓細流到渤海之濱的磅礴,像壹條巨龍俯臥著。
3、黃河滾滾的奔向東南,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
黃河:
黃河,是位於中國北方地區的大河,屬世界長河之壹,中國第二長河(也有稱第二大河流)。黃河之“黃”,實為泥沙。古籍有載:“黃河鬥水,泥居其七”。黃河泥沙九成來自黃土高原,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易蝕易散,每逢暴雨沖刷,則流失大量水土,奔入黃河。流域冬長夏短,冬夏溫差懸殊,季節氣溫變化分明。
地質影響:
黃河的孕育、誕生、發展受制於地史期內的地質作用,以地殼變動產生的構造運動為外營力,以水文地理條件下本身產生的侵蝕、搬運、堆積為內營力。在成河的歷史過程中,運動不息,與時俱進。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與黃河下遊的泥沙堆積在史前地質時期就在進行,史後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與日俱增。
根據多方面的研究,古黃河有三個發展階段:第三紀至第四紀的早更新世為古黃河孕育期。第四紀中更新世(距今115萬年~10萬年)古黃河誕生成長期。晚更新世(距今10萬年~1萬年)黃河形成海洋水系。
地貌特征:
黃河流域西界巴顏喀拉山,北抵陰山,南至秦嶺,東註渤海。流域內地勢西高東低,高差懸殊,形成自西而東、由高及低三級階梯。
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是黃河源頭,瑪多以上黃河河源區河谷寬闊,湖泊眾多。黃河出鄂陵湖,蜿蜒東流,從阿尼瑪卿山和巴顏喀拉山之間穿過,至青川交界處,形成第壹道大河灣;祁連山脈橫亙高原北緣,構成青藏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