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
百越部落的簡稱
了解越人的更多含義
了解越人的更多含義
介紹
文化
越人,是百越地區古越人的簡稱,百越之地諸部落常統稱為越人。《漢書·地理誌》註引臣瓚曰:"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裏,百越雜處,各有種姓”。包括長江以南沿海壹帶的“吳越”、“閩越”、“揚越”、“南越”、“西甌”、“駱越”等等。
秦後,隨著中原人的南遷,越人中廣東地區的南越、西甌、駱越等部落演化為今天廣東地區的壯族、瑤族、畬族等少數民族 ,而在廣西、越南地區的雒越及西甌兩大部落,則與其他族群***同演化為今天的京族、壯族、瑤族、黎族、布依族、傣族、侗族、畬族、仡佬族、毛南族等的少數民族 ,也有部分流徒海外演化成其他的民族。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越人
拼音
yuè rén
釋義
是百越地區古越人的簡稱,百越之地諸部落常統稱為越人
詞性
中性詞
介紹
古越人在遠古至秦時代壹直在長江以南的沿海壹帶及越南北部地區繁衍生息。在先秦古籍中,對於東南地區的土著部落,常統稱之為“越”。在此廣大區域內,實際上存在眾多的部落,各有種姓,故不同地區的部落又各有異名,其中“吳越”(蘇南浙北壹帶)、"東甌"(浙南)、“閩越”(福建壹帶)、“揚越”(長江中下遊、江淮之間,包括江西湖南局部)、“南越”(廣東壹帶),而“西甌”(廣西壹帶)、“駱越”(越南北部和廣西南部壹帶)是京族、黎族等先民。因此,“越”又稱被稱為“百越”。百者,泛言其多。[1]
百越的百是多數、約數,而不是確數。百越是對南方諸部落的泛稱。夏朝稱“於越”;商朝稱“南越”;周秦時期的“越”除專指“越國”外,亦同樣是對南方諸部的泛稱。周朝稱“揚越”、“荊越”;戰國稱“百越”。《漢書·地理誌》註引臣瓚曰:"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裏,百越雜處,各有種姓”。《逸周書·王會解》又有“東越”、“歐人”、“於越”、“姑妹”、“且甌”、“***人”、“海陽”、“蒼梧”、“越區”、“桂國”、“損子”、“產裏”、“九菌”等諸越小部落名稱。
商周時期的 “越人”指長江下遊的越國人(今江浙地區),越國人是最早種植水稻的群體,冶煉技術處於同時期的領先地位,冶煉技術比較先進的代表人物有歐治子、幹將、莫邪等。曾鑄造了數把寶劍,如龍淵、太阿、工布等。根據有關文獻的記載,早在商、 周時期,就有被稱之為“越”,生活在長江下遊的沿海地區。
文化
據考古顯示,距今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