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補益,可以說是眾所周知。
龍眼,其又名:桂圓、荔枝奴、亞荔枝、燕卵。是無患子科植物,華南四大珍果之壹。在南方稱之為龍眼,北方稱之桂圓。其果實成熟期為6~7~8月,鮮果呈黃褐色,富含營養。相關實驗研究表明,龍眼肉總糖含量高,富含維生素、視黃醇、尼克酸等。此外,還含有粗蛋白、維生素類以及無機鹽類等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是不可多得的補益之品。我國古籍《本草綱目》也記載,龍眼味甘、性平、無毒。主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怔忡,虛煩不眠,自汗驚悸。《本草求真》也言“龍眼,氣味甘溫,多有似於大棗。但此甘味更重。潤氣尤多。於補氣之中又更存有補血之力。(潤則補血)故能益脾長智、養心保血,為心脾要藥。”《本草圖註》同樣記載“荔枝才過,龍眼即熟,故南人目為荔枝奴,壹名益智,以其味甘歸脾,而能益智耳。下品自有益智子,非此物也。”從各種古籍可看出,龍眼性較為平和,能夠入藥,有壯陽益氣、補益心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
龍眼多食不益也時有報道
現在又到了龍眼上市的季節。不論是大街小巷的水果店還是大小超市,都會逐漸見到龍眼的身影。龍眼作為壹種富含營養的南國佳果,自古以來都是受人喜歡的,更有的人視其為補益佳品。但也會時常看到吃龍眼過多而得病的新聞。究其原因,還是在數量上。龍眼雖然性較為平和,但畢竟是夏令濕熱時節的水果,有壹定的溫熱之性。壹般量的吃龍眼確實對身體有益,可以健脾益氣養血,但是如果壹次性吃的量太多,有濕熱蘊結人體的可能。這些年,吃龍眼過多導致出鼻血,眼腫的報道也是有的。再者,龍眼有其滋膩之性(非滋膩不能補血)。久用、大量食用,容易導致濕困脾胃,出現腹部脹滿,食欲減退等癥狀。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濕氣困脾,導致脾運化水谷之力減弱,氣血生化失源,這時候吃龍眼就不是補益了。
如何才是龍眼的合適食用方式
第壹、《中藥學》記載,龍眼作為壹種水果,具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之功效。因其性較為平和,不像荔枝那麽溫熱,只要不是壹次性多食,壹般不會影響身體 健康 ,壹般是建議吃8-10顆/次。
第二、龍眼入藥,確有養血安神、健脾益氣之效(《滇南本草》記載)。對於脾虛體弱者(老年人為多),可以桂圓煮湯。《本草綱目》記載了用龍眼肉、酸棗仁、黃芪、白術、茯苓、木香、甘草、生姜、大棗煎煮“歸脾湯”的方法。我們桂圓煮湯時可以適當參考,可以加入黃芪、茯苓、桂圓、白術、生姜、大棗來煮湯。可以起到健脾益氣補血的功效。
第三、當我們買龍眼太多了吃不完時,也不要壹股腦地全吃了。我們可以把龍眼曬成龍眼幹,其存放時間更長,補益效果基本與鮮品龍眼肉相等。《泉州本草》記載“龍眼幹壯陽益氣、補脾胃”。
第四、我們吃完了龍眼肉,龍眼皮及龍眼核就不要隨意丟棄了。《本草再新》有言:龍眼皮具有祛風、解毒、生肌的作用。《重慶堂隨筆》則言,龍眼皮研末治湯火傷亦佳。我們剩下來的龍眼皮,可以洗幹凈,曬幹,研末,保存。對於燙傷祛疤,可用龍眼皮細末調桐油塗抹,具有不錯的效果。至於龍眼核,《本草綱目》有言,主治狐臭。龍眼核研末保存外塗可治身體異味。
第五、龍眼肉還可以煮糖水哦,還記得小時候的桂圓雞蛋糖,愛美的女孩喝上具有美容養顏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