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胥是什麽意思,清請詳細解釋
華胥又稱華胥氏,出生於華胥國。在古史文獻裏,她頗具神話色彩,“蛇身人首,有聖德” 。又雲其“履巨人之跡,意有所動,虹且繞立,因而始娠,生帝於成紀,以木德王,為風姓”。 華胥是上古時期母系氏族社會傑出的部落女首領,伏羲和女媧的母親,即《春秋世譜》所載“華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媧” 。同時她也是炎帝和黃帝的遠祖,中華民族的始祖母,即《國語·晉語四》所註:《世本》原著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曾祖母華胥氏。”除最早記錄華胥的《列子》外,《莊子》裏也兩次提到“赫胥氏”,即“華胥”。“赫”與“華”都是“胥”字上端余燃的火光:直接描述是“赫”,是“亮”,用植物頂端的花朵來比喻,就是“華”,是花。西周青銅器《毛公鼎》、《命毀》等銘文的“華”字,象草木開花。《說文解字》、《爾雅·釋草》、《廣雅》等,認為“華”即“榮”。“因此,華字便含有美好、光彩、聲色、風采等雅稱。 ”華、華夏之稱,來源於華胥,中華之稱亦然 。《華夏考源》壹文從文字訓詁得出結論:“胥、雅、疋、夏等古字相通,華夏就是華胥。因此可以說,華夏文化就是華胥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也就是華胥文化了。” 古今史學家對華胥的研究,壹直未中斷過。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隨著挖掘歷史文化、發展旅遊事業熱潮的興起,古史傳說時代的人物備受重視,華胥也是其中之壹。壹般認為她是新石器時代(1萬年前)早期的氏族代表人物,氏族延續時間很長,壹直到仰韶文化前(約6500或6000年前)。 華胥的生地考主要有生於華胥國之說、生於雷澤之說、生於九河之說、生於華胥之洲說等。分析諸說,文史專家贊同華胥的故裏在今陜西藍田縣華胥鎮孟巖村,並安葬於此之說,因為這裏在文獻中的記載詳細而可靠。 晉代王嘉《拾遺記》雲:“庖犧所都之國,有華胥之洲。神母遊其上,有青虹繞神母,久而方滅,即覺有娠,歷十二年而生庖犧。”清吳乘權《綱鑒易知錄》雲:“太吳之母居於華胥之渚(今陜西藍田),生帝於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又據《竹書紀年前編》:“太昊庖羲氏,太昊之母居於華胥之渚,履巨人跡,意有所動,虹且繞之,因而始娠。”徐文靖箋:“按,華胥,地名,在陜西藍田縣。小淵日渚。”大體而言,古華胥國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約20公裏的藍田縣華胥鎮。 宋敏求《長安誌》引後魏《風土記》雲:“西有尊盧氏冢,次北有女媧氏谷,則知此地是三皇舊居之所。”元代駱天驤《類編長安誌》引《三秦記》雲:“驪山巔有三皇廟,不齋戒而往,即風雨迷道”,“又呼為人祖廟”。《太平寰宇記》卷二十六“藍田縣”條之載,與後魏《風土記》相同。又雲:“藍田衛三皇舊居,境內有華胥陵。”《陜西通誌》雲:“三皇祠在藍田縣北三十裏,祀華胥氏、伏羲氏、女媧氏。蓋伏羲氏、女媧氏皆華胥氏所出,故祀於故裏。”《西安府誌》的記載與此相同。《藍田縣誌》載:“藍田縣內有華胥陵,是稱三皇故居。”陵在今華胥鎮北的孟巖村。“在緊靠村子西邊也是華胥溝,而越過華胥溝就是宋家村(舊稱宋家圪撈)”,與“華胥渚(華胥與其子女的居住之地)十分吻合。當地流傳著壹種傳說,此地即華胥懷孕後棲息之地”。“在宋家村南塬有壹座古廟名為‘三皇廟’,曾經有石碑刻文:‘古華胥伏羲肇娠地’等字樣。與《宋書·符瑞誌》的記載相近”。“今華胥鎮紅河下遊有媧氏村。而紅河在史書上被稱為女媧溝。白鹿原上李華村的原名就是女媧村。在孟巖村附近有壹個叫拾旗寨的村子,村中人大多相信是古時祭祀儀仗隊成員的後代。 ”至今華胥鎮保留有壹塊關於記載三皇功績的碑石,其中壹通碑石上,中間有華胥國三個大字,左邊有伏羲肇娠右邊有黃帝夢遊的字樣。 西安市文史研究館的張中和認為:大量的史載、遺物,可資佐證:三皇時代的部落中心即華胥國。華胥的姓氏為風,是現西安市藍田人。她處在8300多年前,既是三皇中女媧和伏羲的生母,又是華胥國末期壹位傑出的部落首領。是華夏民族在上古時代,與天地八荒進行抗爭和孕育文明的領軍人物。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的張新斌認為:華胥是以母權制為代表的前伏羲時代的人物,是中華人文母祖,是中華民族前華夏民族的重要源頭。陜西藍田保留有華胥的遺跡,並有藍田猿人的發現,二者都是早期人類文化的體現,並有著內在的聯系,以二者為代表的藍田文化,在中華文化源頭的探索過程中,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有關華胥感應受孕生伏羲的古籍很多,《帝王世紀》 、《太平禦覽》卷七十八引《詩緯·含神霧》 、《潛夫論·五德誌》 、《緯》卷十壹 、《河圖握矩起》 、《孝經·鉤命訣》 、王嘉《拾遺記》 等文獻,均記載華胥於雷澤履大人跡有娠而生伏羲。相傳華胥外出,在雷澤湖邊無意中看到壹個特別大的腳印,好奇的用腳踩了壹下,感應受孕,懷胎十二年後,生下伏羲。 華胥氏族在華胥之渚(今陜西藍田)日益發展,人口有所增長,需要尋找新的食源地。於是部落內的氏族,有的留居,有的向北或向東發展,華胥則帶領部落之民向西遷徙,壹支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