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文言文翻譯
屈原對子蘭的所作所為,也非常痛恨。雖然身遭放逐,卻依然眷戀楚國,懷念懷王,時刻惦記著能重返朝廷,總是希望國王能突然覺悟,不良習俗也為之改變。他總是不忘懷念君王,復興國家,扭轉局勢,所以在壹篇作品中多次流露此種心情。然而終究無可奈何,所以也不可能再返朝廷,於此也可見懷王最終也沒有醒悟。作為國君,不管他聰明還是愚蠢,有才還是無才,都希望找到忠臣和賢士來輔佐自己治理國家,然而亡國破家之事卻不斷發生,而聖明之君、太平之國卻好多世代都未曾壹見,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其所謂忠臣並不忠,其所謂賢士並不賢。懷王因不知曉忠臣之職分,所以在內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結果使軍隊慘敗,國土被侵占,失去了六郡地盤,自己還流落他鄉,客死秦國,被天下人所恥笑。這是由於不知人所造成的災禍。《易經》上說:“井已經疏浚幹凈,卻沒人來喝水,這是令人難過的事。國君若是聖明,大家都可以得到幸福。”而懷王是如此不明,那裏配得到幸福啊! 令尹子蘭聽到以上情況勃然大怒,最終還是讓上官大夫去向頃襄王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壹生氣,就把屈原放逐了。 屈原來到江邊,披頭散發在荒野草澤上壹邊走,壹邊悲憤長吟。臉色憔悴,形體幹瘦。壹位漁翁看到他,就問道:“您不就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麽到這裏來呢?”屈原說:“全社會的人都汙濁而只有我是幹凈的,大家都昏沈大醉而只有我是清醒的,所以我才被放逐了。”漁翁說:“壹個道德修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對事物的看法並非壹成不變,而是能隨著世俗風氣而轉移,全社會的人都汙濁,妳為什麽不在其中隨波逐流?大家都昏沈大醉,妳為什麽不在其中吃點殘羹剩酒呢?為什麽要保持美玉壹般的品德,而使自己討了個被流放的下場呢?”屈原回答說:“我聽說過,剛洗過頭的人壹定要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剛洗過身軀的人壹定要把衣服上的塵土抖幹凈,人們又有誰願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汙垢的玷染呢?我寧願跳入江水長流之內,葬身魚腹之中,也不讓自己的清白品德蒙受世俗的汙染!” 於是,屈原寫下了作品《懷沙》,其中這樣寫道: 陽光強烈的初夏呀,草木茂盛地生長。悲傷總是充滿胸膛啊,我急匆匆來到南方。眼前是壹片茫茫啊,沈寂得毫無聲響。我的心情沈郁悲慨啊,這令人傷心日子又實在太長。撫心反省而無過錯啊,蒙冤自抑而無懼。 想把方木削成圓木啊,但正常法度不可改易。拋開正路而走斜徑啊,那將為君子所鄙棄。明確規範,牢記法度啊,往日的初衷決不反悔。品性忠厚,心地端正,為君子所贊美。巧匠不揮動斧頭砍削啊,誰能看出是否合乎標準。黑色的花紋放在幽暗之處啊,盲人會說花紋不鮮明;離婁稍微壹瞥就看得非常清楚啊,盲人反說他是失明無光。事情竟是如此的黑白混淆啊,上下顛倒。鳳凰被關進籠子裏啊,雞和野雉卻在那裏飛跳。美玉和粗石被摻雜在壹起啊,竟有人認為二者也差不了多少。那些幫派小人卑鄙嫉妒啊,全然不了解我的高尚情操。 任重道遠負載太多啊,沈陷阻滯不能向前。身懷美玉品德高啊,處境困窘向誰獻?城中群狗胡亂叫啊,以為少見為怪就叫喚。誹謗英俊疑豪傑啊,這本來就是小人的醜態。外表粗疏內心樸實啊,眾人不知我的異彩。未雕飾的材料被丟棄啊,沒人知道我所具有的知慧和品德。我註重仁與義的修養啊,並把恭謹忠厚來加強。虞舜已不可再遇啊,又有誰知道我從容堅持自己的誌向。古代的聖賢也難得同世而生啊,又有誰能了解其中緣由?商湯夏禹距今是何其久遠啊,渺茫無際難以追攀。強壓住悲憤不平啊,抑制內心而使自己更加堅強。遭受憂患而不改變初衷啊,只希望我的誌向成為後人效法的榜樣。我又順路北行啊,迎著昏暗將盡的陽光。含憂郁而強作歡顏啊,死亡就在前面不遠的地方。 尾聲:浩蕩的沅江、湘江水啊,不停地流淌翻湧著波浪。道路漫長而又昏暗啊,前程又是何等的恍忽渺茫。我懷著長久的悲傷歌吟不止啊,慨然嘆息終此世。世上沒人了解我啊,誰能聽我訴衷腸?情操高尚品質美啊,芬芳潔白世無雙。伯樂早已死去啊,千裏馬誰能識別它是駿良?人生壹世秉承命運啊,各有各的不同安排。內心堅定心胸廣啊,別的還有什麽值得畏懼!重重憂傷長感慨啊,永世長嘆無盡哀。世道混濁知音少啊,人心叵測內難猜。人生在世終須死啊,對自己的生命就不要太珍愛。明白告知世君子啊,我將永為人模楷。 於是,屈原就懷抱石頭,投入汨羅江自殺而死。 屈原死後,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他們都愛好文學而以擅長辭賦著名。但他們都只學習了屈原辭令委婉含蓄的壹面,而最終沒人敢像屈原那樣直言勸諫。此後楚國壹天比壹天弱小,幾十年之後終於被秦國消滅。 自從屈原沈江而死壹百多年之後,漢朝有個賈生,在擔任長沙王太傅時,經過湘水,寫壹篇辭賦投入江中,以此祭吊屈原。 賈生名叫賈誼,是洛陽人。在十八歲時就因誦讀詩書會寫文章而聞名當地。吳廷尉擔任河南郡守時,聽說賈誼才學優異,就把他召到衙門任職,並非常器重。漢文帝剛即位時,聽說河南郡守吳公政績卓著,為全國第壹,而且和李斯同鄉,又曾向李斯學習過,於是就征召他擔任廷尉。吳廷尉就推薦賈誼年輕有才,能精通諸子百家的學問。這樣,漢文帝就征召賈誼,讓他擔任博士之職。 當時賈誼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為年輕。每次文帝下令讓博士們討論壹些問題,那些年長的老先生們都無話可說,而賈誼卻能壹壹回答,人人都覺得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博士們都認為賈生才能傑出,無與倫比。漢文帝也非常喜歡他,對他破格提拔,壹年之內就升任太中大夫。 賈誼認為從西漢建立到漢文帝時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應該改正歷法、變易服色、訂立制度、決定官名、振興禮樂的時候,於是他草擬了各種儀法,崇尚黃色,遵用五行之說,創設官名,完全改變了秦朝的舊法。漢文帝剛剛即位,謙虛退讓而來不及實行。但此後各項法令的更改,以及諸侯必須到封地去上任等事,這都是賈誼的主張。於是漢文帝就和大臣們商議,想提拔賈誼擔任公卿之職。而絳侯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這些人都嫉妒他,就誹謗賈誼說:“這個洛陽人,年紀輕而學識淺,只想獨攬大權,把政事弄得壹團糟。”此後,漢文帝於是就疏遠了賈誼,不再采納他的意見,任命他為長沙王太傅。 /f?kz=86556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