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魯迅、林語堂、胡適、錢穆、梁羽生和李敖的故事

魯迅、林語堂、胡適、錢穆、梁羽生和李敖的故事

魯迅、林語堂、胡適、錢穆、梁羽生和李敖的故事

學術界臥虎藏龍,多少英才學問如山高,如海深,不過淡泊名利,或者是專門之學,除了本行業的所知者寥寥無幾,比如中山大學教授金應熙。

原來中山大學的歷史教授金應熙,世家子弟,學問高深,這麽說吧,唐詩他可以背誦二萬多首。

他的名氣是不大,但是他有壹個學生名氣很大,就是梁羽生。

兩個人經常在壹起下棋讀書,1947年,曾經梁羽生還因為獲得當時嶺南大學象棋比賽冠軍,很高興的做了壹首詞《鷓鴣天》:

天馬行空信不羈,銀河浪湧小龍駒。控弦並轡雙雙出,足下風雲***護持。

強敵破,虜灰飛,昆侖東海任由之。連珠炮發何能阻,渴飲清泉到玉池。

妳看梁羽生的文字,清麗秀美,就文字功底來說,是在金庸和古龍之上。

二十世紀中國有四大史學家:陳垣、陳寅恪、呂思勉和錢穆,這個說法是誰說的呢?

是錢穆的學生嚴耕望。

如果將二十世紀的歷史學家排個位置,是不是錢穆真的可以置身其中?

相反,陳寅恪會很看不起呂思勉和錢穆,因為陳寅恪認為壹個人寫通史是最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偏偏呂思勉秦漢寫到明清,錢穆也有《國史大綱》。

其實,錢穆的地位究竟如何,我們可以看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壹屆院士選舉,當時歷史組是7個人,

分別是柳詒征、徐炳昶、陳垣、陳寅恪、傅斯年、蔣廷黻、顧頡剛;

錢穆不在其列,說實在話,當時做學問比錢穆好的很多。教員湖南第壹師範的同學湖南大學的楊樹達,號稱“漢聖”,研究《漢書》出名的,原來清華大學教授雷海宗博士論文是政治學,後來作中國古代史研究,考證過牧野之戰的確切時間。

再說了,二十世紀的歷史學家第壹位也應該是王國維。

王國維的學問,無論是國內外都是鉆之彌深,仰之彌高。

不要因為錢穆的學生大力推崇,尤其是Y姓學生,就覺得錢穆很厲害。

魯迅的地位就不用我多說了,這裏只談魯迅的學術成就,尤其是在古籍校勘整理方面。

魯迅是章太炎的弟子,跟雲南大學教授劉文典是同門,兩個人都有留學日本的經歷,所以劉文典對魯迅的學問很是敬佩。

劉文典自視甚高,認為天下懂《莊子》就他壹個人,但是1949年,紀念魯迅的時候,劉文典發表演講,卻將他推向了風口浪尖,因為他對魯迅提出了壹些批評。

當然,劉文典覺得自己很委屈,就是說我很佩服魯迅,為什麽說我攻擊詆毀他呢?

但是,針對很多人詆毀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抄襲,劉文典還是痛加駁斥,雖然他也批評過這本書有不少缺點。

1956年,紀念魯迅逝世20周年的活動上,劉文典在《人民日報》發文回憶了自己跟魯迅的最後壹次見面,並沒有提到49年的演講。

說著兩個人之前,我先說壹個故事。

蘭州大學教授趙儷生回憶道:在八十年代中美關系緩和的時候去美國訪學,當時負責接待他的人是楊連升,號稱西方漢學界的領袖。

可能是態度不好,然後楊說了壹些話。趙當時就說,抗戰的時候我們在國內浴血奮戰,妳跑到美國躲避戰亂,又作出什麽貢獻。

我說這個例子,就是說林語堂和胡適都在抗戰的時候跑到了美國去,這個行為怎麽說呢,算是人生的汙點。

兩個人又***同幹了壹件事。

1932年,陳獨秀在上海不幸被捕。當時,林語堂發表題為《陳,胡,錢,劉》的短文,建議道:

現在陳先生已逮捕,殺他不忍,我們覺得最好把他關在湯山,給他筆墨,限壹年內做成壹本自傳。

這到底是什麽心態,我不得而知,但是胡適也這麽說過。

兩個人還是很像的,尤其是都跟魯迅鬧翻了。

1952時候,李敖17歲,當時還在上高二,就給胡適的雜誌投稿。

後來,李敖作為姚從吾的助手,也跟胡適有了接觸,也寫過《胡適評傳》。

1967年,大概是沒有錢的緣故,李敖要關於《林語堂傳》,也擬定了章節題目:比如林語堂了解“吾土與吾民”麽?(論他對真中國的誤解以及以誤傳誤,影響到西方)

反正是批評居多。

不過,後來他又有錢了,就不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