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本《湛然居十文集》***十四卷。與耶律楚材同時代的孟攀鱗在序言中雲:“適有中書省都事宗仲亨最為門下之舊,收錄公之余稿,纖悉無遺。今有增補雜文,誠好事之君子。舉其全幟,付於門下士高沖霄、李邦瑞協力前修,作此新本,以示學者,可謂兼善之用心。省丞胡公喜君之文,揄揚溢美,勒成為書。中或有誤者,更加厲正,命工刊行於世。”與孟序作於同壹時間的王鄰序亦雲:“外省官府得居士文集,古代律詩、雜文五百余首,分為九卷。恐珠沈於海,玉隱於山,而輝彩未著,特命良工版行於世……癸巳歲十二月望日平水冰巖老人王鄰序。”從序文內容來看,這部文集最早應當編成於1233年,當時分為9卷,集古律詩、雜文等***500余首。編纂者為耶律楚材的屬下中書省都事宗仲亨等,主持者為序言和所提到的“外省官府”、“省丞胡公”,即當地的行省長官胡天祿。
這個本子刊行的內容,王國維《耶律文正公年譜余記》認為即今本《湛然居士文集》的前9卷,其中收錄的作品均寫於1233年以前。“蓋前九卷癸巳(1233)所刊,後五卷則甲午(1234)以後續增也。然亦至內申(1236)而止。自丁酉(1237)至甲辰(1244)凡八年,詩文無壹篇存者,蓋今之十四卷未為足本也”不過,在《耶律文正公年譜》中,他似乎又否定了自己的這壹看法,把今本前九卷中的許多詩文列為1233年到1236年的作品。這似乎表明,他對這壹問題也無統壹認識。而且,對於今本《淡然居士文集》作品的下限時間丙申年(1236),王國維的考證也有前後矛盾之處。像卷十《張漢臣因人朝覲索詩》,他考證其人為張子良,但現有材料均表明,張子良於太宗十午(1238)始歸降蒙占,他入覲蒙古大汗的時間不可能早於此時。由此可見,今本《湛然居土文集》或許還包括了1236年以後的作品。近人王相文指出:“今集中有甲午(1234)以後乙未(1235)、丙申(1236)諸詩,當是後續集。間有癸巳以前之作,亦攙入。”他也懷疑王國維對今本《淡然居士文集》收錄的作品創作年代上下限的推斷的精確性。 那麽,十四卷本《湛然居士文集》是否為全本呢?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記載:“史稱其旁通天文、地理、術數及二氏、醫蔔之說,宜其多有發揮,而文止於斯,不敵詩之三四,意尚有遺佚軟?”可見,四庫館臣在編纂《四庫全書》時,對十四卷本《湛然居士文集》是否為全本曾提出過懷疑。但接著,他們又說:“然十四卷之數與諸家著錄皆符,或經國之暇,唯以吟詠奇意,未嘗留意於文筆也。”似乎又否定了自己的疑問。其實,四庫館臣的懷疑不無道理,因為有記載曾經流傳過除十四卷本之外的另壹個收錄作品完備的本子——三十五卷本。明代的官修目錄《內閣藏書目錄》:“中書令《湛然居士集》十三冊,不全。元耶律楚材著,凡三十五卷。”這說明至少在明代還有過三十五卷本流傳。清人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卷二九曾著錄:“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三十五卷,缺七卷至十二卷,又缺二十二卷、二十三卷。又《湛然居士文集》十四卷”。錢大昕《補元史藝文誌》中亦著錄:“《湛然居士集》,三十五卷,又缺二十二卷,二十三卷。又《湛然居士集》十四卷,中書省都事宗仲亨輯。”各家著錄的卷數大大多於今天我們見到的本子。可見,現存的十四卷本《湛然居土文集》遠非全本;三十五卷應該包括了耶律楚材更多的作品。
通過電子版四庫全書檢索系統可以發現,在現今保存下來的文獻中,提到過壹些今本《湛然居士文集》沒有收錄的作品。像耶律鑄《雙溪醉隱集》卷首趙著所撰序,曾提到“余嘗在貞祐季年,親見玉泉大老懷親詩石:‘黃犬不來愁耿耿.白雲望斷思依依。欲憑鱗羽傳音信,溫水四流雁北飛。’又雲:‘黃沙三萬裏,白發壹孀親。腸斷邊城月,徘徊照旅人。’……又和人詩雲:‘仁義說與當途人,恰似春風射馬耳。’”其中,前兩首分別見今本《湛然居土文集》卷二《思親有感二首》與卷二《和王君玉韻》,只是文字稍有出入。而後壹首詩《堪然居居士文集》沒有收錄。在《雙溪醉隱集》中,耶律鑄有和其父詩七首,其中大多也不見於今本《湛然居士文集》。再如,宋濂也曾經提到過耶律楚材的的壹首詩作。而從該詩作的題目來看,顯然也不見於今本《湛然居士文集》。這些不見於今本《湛然居士文集》的作品很有可能就收錄在失傳的三十五卷本中。同時,我們結合史實和他的行蹤來分析他現存詩歌的內容,也可以看出反映他早年和晚年的詩歌確實很少。但是問題就在於,對這樣壹位少年就才華橫溢的人來說這並不符合常理,因為沒有任何合情合理的理由認為他早年和晚年不願意寫詩,唯壹合理的解釋就是他早年和晚年的詩歌大都散佚了。而這些散佚的詩歌就有可能在包括耶律楚材更作品的三十五卷本中。如前面宋濂所提到的那首《送劉陽門》,宋濂明確指出這是耶律楚材五十壹歲的作品。
令人費解的是,除了現存的十四卷本和記載於多家公私目錄上三十五卷本之外,還有過十二卷的記載。明代《國史·經籍誌》著:“《耶律楚材集》十二卷。”遺憾的是,焦竑並沒有這部十二卷《耶律楚材集》的版本情況作進壹步說明。它是耶律楚材早年和晚年作品的補集,還是十四卷的刪節,我們都無從知曉。明代的其他公私人目錄在談到耶律楚材的作品時也語焉不詳。如《文淵閣書目》:“《耶律湛然居士集》壹部,三冊缺。《耶律湛然居士集》壹部,十七冊殘缺。”《箓竹堂書目》:“《耶律湛然居士集》十七冊。”《近古堂書目》:“《湛然居士集》。”《玄賞齋書目》:“《湛然居士文集》。”[14]《笠澤堂書目》:“《湛然居士文集》,四冊,耶律楚材。”記載的模糊性讓我們很難對十二卷本的版本情況進行研究。 現在流行的《淡然居士文集》十四卷版本,主要有以下幾種:
首先為1926年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本,這是過去最為通行的壹種本子,所據底本為無錫孫氏小綠天藏影元寫本,應當屬於目前所見最早的壹個個子。該書四冊,半頁八行行十壹至十九字,粗黑口,左右雙邊,內封有:“上海涵芬樓借無錫孫氏小綠天藏景元寫本,原書葉心高營造尺五寸八分,寬營造尺四寸。”該書前有甲午歲(1234)行秀序,癸巳歲(1233)王鄰序、孟攀鱗序,後有癸巳歲(1233)李微序。由十四卷本可以看出,九卷本有癸巳歲(1233)王鄰序、孟攀鱗序、李微序。該版本的壹個突出問題是目錄與實際收錄詩不符。有的目錄有詩,然實際並為收錄。如卷四目錄有《還燕和德明韻三首》,實際只收錄壹首詩。卷五目錄作《和薛正之韻二首》,實際也只收錄壹首詩。卷七目錄作《和高沖霄韻三首》,然實際也只收錄兩首詩。有的是無目錄然實際收錄詩。卷三目錄在《和鄭景賢壹十首》之後無《又壹首》,然實際收錄該詩。卷五目錄在《和沖霄韻五首》之後無《又壹首》,然實際也收錄該詩。還有的是目錄名與篇名不符。卷六目錄作《蒲華城夢萬林老人》,然篇名又作《蒲華城夢萬松老人》。卷六目錄作《寄張子間》,然篇名又作《寄張子聞》。
其次為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該本與前壹種依據底本應當相同,但是基本上沒有上述目錄壹實際收錄詩不符的情況。
再次為漸西村舍本,系清朝光紹乙末(1895)袁昶刊刻,有光緒乙未芳郭無名人的序和光緒丁亥(1887)李文田在卷七未寫的跋語,詩文中又增加了壹部分雙行夾註。根據浙西村舍排印的本子,主要有商務印書1937年《叢書集成》初編本、萬有文庫本。1968年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國學基本從書》本、1984年臺灣新文平出版公司印行的《叢書集成新編》,也是根據漸西村舍排印的。
此外,在國內十四卷本還有壹些《湛然居士文集》的抄本。根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記載在國內圖書館壹***藏有十九本抄本,主要藏於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等。
最後為1986年由謝方點校、中華書局出版的新式標點本。該書以《四部叢刊》本作為底本,以漸西村舍本互校,並以《叢書集成》本作參考,在每篇詩文後均附有校勘記,並在全書的末尾附有《中書令耶律公神道碑》、《耶律文正公年譜》、《耶律文正公年譜余記》等三種對研究耶律楚材生平有著重要價值的資料,非常使於讀者參考,為現在最好,也是最為方便的壹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