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參入陰,大黃入陽。陰金陽金之別而已!不懂陰陽者徒增分別而已!大道至簡,醫簡而良懂麽?女人們說吃西洋參睡覺香,讓我買說就是吃不好也吃不壞!開始吃我就困,越吃越困她們說正常,壹個參快吃完了人上午起不來了要午後人才有點力!
上午連坐的力氣都沒有了!感覺骨頭都撐不住身子!取錢去看病往外吐錢的時間我都沒力氣站著!中醫說我本來陰虛還補陰有力才怪,西洋參也不是人人都能補得,現在我是不敢瞎吃了。
人參是上品,是很好的滋補藥,但人參也有偏性,只有對癥下藥,控制好藥量,人參才能治病。如果妳沒有癥狀,盲目服用就有毒副作用,過多大劑量服用可以危及生命。大黃是我國的四大中藥之壹,又名火參、金木、破門、綿紋等。在我國傳統醫學中應用已久,始載於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因其色黃,故名。
大黃性味苦寒,藥性峻烈,素有“將軍”之稱。大黃用藥禁忌有脾胃虛寒、氣血虛弱、陰疽、產後、月經期及哺乳期均慎服,孕婦禁服。大多數人不害怕人參,但人參過多服能死人;大黃藥性猛,壹般人拒之千裏,殊不知有些病非大黃不可。所以用藥要聽專業人士的,不要自己做主。
是藥就有三分毒,中醫講究的是對癥用藥,中醫學是壹門全面透?學課,學中醫的人先決條件是必須要有超強的記憶力,常用藥有就有四五百種每種藥的藥性藥理必須清楚各位藥親互相配合有各自不同的治病理論,反正補藥也好瀉藥也罷無病不要亂吃藥。無病之人別亂補,有病之人及時診。沒病的人別過度保養自己,太過反而對身體不好,有病的人要及時去找專業醫生就診,別亂買神仙藥保健藥。
人參有人參的優勢, 大黃有大黃的長處, 而中醫, 絕不會只看到人參的長處,而忽視了大黃優點。 辨證施治,並從整體上全面地看待分析問題,這是中醫所特有的素質需求。古雲,人參殺人無過,大黃救人無功,其理則是虛不受補之理也,大黃救人無功,大黃本為性烈之藥搭配調用識而方可救人,反之未然。
對證用藥不分春夏秋冬,什麽春不麻黃夏不桂,汗證禁用麻黃,當患者哮喘汗出,就是麻黃證,喘息汗止就是麻黃的適應癥用藥,只要癥藥相宜是不講究的。通因通用就體現在大黃的特殊治療上,夏季用姜附桂,溫陽祛濕,氣寒便秘用參附,在臨床上大顯神功。希望發布者多讀中醫書籍,不失中醫本色!
人參有起死回生之效,常人最好不用,當人氣血弱極,藥不能入,用人參少量,增強臟器功能,以使藥味能吸收,稍好後,當用黃歧,枸杞,地黃等滋陰,溫補,調養。人參象興奮劑,不可亂用。
中醫講的對癥下方,實者瀉之,虛者補之,郁者解之,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痛者不通,通者不痛,壹通百通!對癥下方!先通再補,活血先理氣,理氣要註意,適當加點元芪來提氣!不是人參無用,主要是對虛證,不是大黃不用,醫術高了才敢去用!
現代人對古籍所記載的內容的解讀要麽扭曲,要麽過度,導致真實的意思已經很難去了解。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按照孔子有教無類的高尚情操,怎麽可能解讀成愚民之術?只能說後人為了諂媚君王,而把孔子的學說曲解成有利於封建王朝對百姓進行愚民統治。
清代有壹名醫曾說:人參殺人而無罪,大黃救命而無功。余曾遇壹背部癰腫老人,被壹庸醫治療誤用人參,而發展為嚴重的如烙餅大的蜂窩織炎(俗稱搭背)並合並嚴重敗血癥,高燒不退。經重用石膏大黃等清熱解毒之藥壹劑,而病人燒退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