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王羲之族譜的內容

王羲之族譜的內容

該譜記載了王氏宗族的起源。王姓始於周朝***和年間(約前841—前828年),周平王即位後,封太子晉為太原郡晉陽王,父爵子襲。到第三代時以王為姓,名王道行,此為王氏始祖。王氏宗族,興盛與晉代,衰敗於明代。自周至明在朝為官者170余人,其中晉代就有66人。著名者有官至西晉太保,名列二十四孝的王祥;東晉重臣、南遷士族首領,時稱“王與馬***天下”的王敦、王導兄弟;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則為書法家。

王羲之(303—361年),漢族,字逸少,號淡齋,原籍瑯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兩為二王,另壹個兒子王凝之官至左將軍,因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王會稽”。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蘭亭序》等。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冶於壹爐,創造出“天質自然,豐神蓋代”的行書,被後人譽為“書聖”。

《王羲之族譜》除了記載王氏源流系世外,對明末王氏各宗族分布地區也做了詳細記載,是研究王羲之家族歷史的珍貴資料。

現存於兩當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