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愁的詩句並與聲聲慢比較(李清照聲聲慢中愁的句子)

關於愁的詩句並與聲聲慢比較(李清照聲聲慢中愁的句子)

1.李清照聲聲慢中愁的句子

李清照聲聲慢中愁的句子: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

即這情形,怎能用壹個愁字寫得盡呢!這是對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還寒、晚來風急、舊時雁過、滿地黃花、梧桐秋雨”等情景,這些情景,浸滿了作者淒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國之痛,孤獨之病等等,僅用壹個“愁”字又如何包括得盡,概括得了。正如她的詞作《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中所寫: “只 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全詞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又是放,自然而又別致,可謂言盡而意無窮,欲說又休,罷、罷、罷!愁情似水長,個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綜觀全詞,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語言、鋪敘的手法寫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較含蓄曲折,心中極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這壹愁情作者卻始終不說破,只是極力烘托渲染,層層推進,營造出壹種“壹重未了壹重添”的淒苦氛圍,給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間。全詞寫來盡管沒有壹滴淚,然而給人們的感黨卻是“壹字壹淚,滿紙嗚咽”。這比直寫痛哭和淚水漣漣更為深刻、淒酸,也更能感染人。

要註意的是,這首詞中作者抒發的那種非比尋常的淒苦哀愁,格調看起來雖顯低沈,但分析此詞不能脫離作者所生活的環境和時代氛圍。聯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這壹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種閨怨閑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國土淪喪、人民流離失所、朝政腐敗這樣壹個社會背景之下產生的,這就使這首詞的感情色彩有了壹個時代依托,有了壹定的現實性和社會意義。因此,我們可以說《聲聲慢》這首滿含淒苦情的詞。堪稱千古絕唱!

原文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

賞析

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為抒發家國身世之愁而作.這首詞最大的特點是成功地運用了疊字.開篇三句十四個疊字,表達出三種境界.“尋尋覓覓”,寫人的動作、神態;“冷冷清清”,寫環境的悲涼;“淒淒慘慘戚戚”,寫內心世界的巨大傷痛.同時,這幾對疊字還造成音律的回環往復,加強了詞作的音樂性.第二個特點是借物抒情.上闋用“淡酒”、“晚風”、“過雁”,下闋用“黃花”、“梧桐”、“細雨”,都準確而形象地表達出內心的愁情,最後逼出“怎壹個愁字了得”的強烈感情,突然作結,沈痛無限.全詞語言樸實,感受細膩,巧用疊字,滿紙嗚咽,動人心弦.最後以“怎壹個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徑獨辟之筆.自庾信以來,或言愁有千斛萬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別見李煜、秦觀詞),總之是極言其多.這裏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壹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於壹個“愁”字之外更有什麽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這首詞大氣包舉,別無枝蔓,逐件事壹壹說來,卻始終緊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又確體現了倚聲家的不假雕飾的本色,誠屬難能可貴之作了.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為賦,而倚聲家實以慢詞為賦.慢詞具有賦的鋪敘特點,且蘊藉流利,勻整而富變化,堪稱“賦之余”.李清照這首《聲聲慢》,膾炙人口數百年,就其內容而言,簡直是壹篇悲秋賦。

2.李清照典型的關於愁的詩句

李清照寫愁的詩句很多,這裏精選兩首,以供欣賞

壹剪梅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壹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是壹首傾訴相思、別愁之苦的詞。這首詞在黃升《花庵詞選》中題作“別愁”,是李清照寫給新婚未久即離家外出的丈夫趙明誠的,她訴說了自己獨居生活的孤獨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歸來的心情。

聲聲慢

宋-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

靖康之變後,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於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沈郁淒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淒涼的景況。此詞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壹。

3.李清照《聲聲慢》中關於"愁"的句子有哪些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全文: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註釋⑴乍暖還寒:謂天氣忽冷忽暖。⑵將息:調養休息,保養安寧之意。

⑶曉來:今本多作“晚來”。⑷黃花:菊花。

⑸有誰堪摘:有誰能與我***摘。誰:何,什麽。

⑹怎生:怎樣,如何。⑺這次第:這情形,這景色。

譯文: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壹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空房內別無長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種環境又引起內心的感傷,於是淒涼、慘痛、悲戚之情壹齊湧來,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了。)秋季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將息。

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禦早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但見壹行行大雁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誠明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傷心。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摘啊!整天守著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麽容易挨到天黑!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壹點點,壹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壹個“愁”字怎麽能夠說盡!賞析唐宋古文家以散文為賦,而倚聲家實以慢詞為賦。

慢詞具有賦的鋪敘特點,且蘊藉流利,勻整而富變化,堪稱“賦之余”。李清照這首《聲聲慢》,膾炙人口數百年,就其內容而言,簡直是壹篇悲秋賦。

亦惟有以賦體讀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這首詞在作法上是有創造性的。

原來的《聲聲慢》的曲調,韻腳押平聲字,調子相應地也比較徐緩。而這首詞卻改押入聲韻,並屢用疊字和雙聲字,這就變舒緩為急促,變哀惋為淒厲。

此詞以豪放縱恣之筆寫激動悲愴之懷,既不委婉,也不隱約,不能列入婉約體。靖康之變後,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於人事。

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沈郁淒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淒涼的景況。《聲聲慢·尋尋覓覓》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壹。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壹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賦曲也絕無僅有。

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壹個很重要的內容。

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壹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復吟唱,徘徊低迷,婉轉淒楚,有如聽到壹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已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

壹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余味無窮。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

如果能沈沈睡去,那麽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於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壹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

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獨引起的,而飲酒與品茶壹樣,獨自壹人只會覺得分外淒涼。端著壹杯淡酒,而在這天暗雲低,冷風正勁的時節,卻突然聽到孤雁的壹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夫伴飛,唉,雁兒,妳叫得這樣淒涼幽怨,難道妳也像我壹樣,老年失偶了嗎?也像我壹樣,余生要獨自壹人面對萬裏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蒙之中,驀然覺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壹只。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這壹奇思妙想包含著多少無法訴說的哀愁啊!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麽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現在呢?只剩下自己壹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

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

獨對著孤雁殘菊,更感淒涼。手托香腮,珠淚盈眶。

怕黃昏,捱白晝。對著這陰沈的天,壹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

獨自壹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

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壹個人要淒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壹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於是詞人再也不用什麽對比,什麽渲染,什麽比賦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

4.關於愁的詩句

《壹剪梅》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壹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鳳凰臺上憶吹蕭》李清照

香冷金猊,

被翻紅浪,

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

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

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

非幹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者回去也,

千萬遍《陽關》,

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

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

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

如今又添,

壹段新愁。

《醉花陰》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浣溪沙》李清照

小院閑窗春色深,重簾未卷影沈沈,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點絳唇》 李清照

寂寞深閨,柔腸壹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闌幹,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如夢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上面二道也是的,希望能幫到妳噢!

5.李清照典型的關於愁的詩句

李清照寫愁的詩句很多,這裏精選兩首,以供欣賞壹剪梅宋-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壹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是壹首傾訴相思、別愁之苦的詞。

這首詞在黃升《花庵詞選》中題作“別愁”,是李清照寫給新婚未久即離家外出的丈夫趙明誠的,她訴說了自己獨居生活的孤獨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歸來的心情。聲聲慢宋-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靖康之變後,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於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沈郁淒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淒涼的景況。

此詞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壹。

6.關於“愁”的古詩句,並標明作者和詩名

離愁別恨是人生壹大主題,古詩詞多有名句細致刻畫。

李煜《相見歡》“別有壹翻滋味在心頭”寫出了愁之味,請按要求從不同方面寫出“愁”的詩句。 愁之深:海水直下萬裏深,誰人不言比離苦。

愁之長: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愁之重: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愁之多: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詩中憂愁 1、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龔自珍《己亥雜詩》)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3、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李清照《醉花陰》) 4、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無題》) 5、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黃鶴樓》)。

7.關於愁的詩句有哪些

1、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釋義: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2、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 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釋義: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壹樣的蠟油才能滴幹。

3、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 李商隱《樂遊原 》

釋義: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4、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 張繼《楓橋夜泊 》

釋義: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 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5、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 張籍《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釋義:歸還妳的雙明珠我兩眼淚漣漣,遺憾沒有遇到妳在我未嫁之前。

6、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 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

釋義:抽刀切斷水流,水波奔流更暢;舉杯想要消愁,愁思更加濃烈。

7、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杜甫《春望》

釋義: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釋義:春去夏來,花開花謝,亙古如斯,唯有傷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腸百結,壹想到這些,還沒有開口我就淚如雨下。

9、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杜甫《蜀相》

釋義: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10、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釋義: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壹直陪著妳到夜郎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