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什麽樣的人才會中風?

什麽樣的人才會中風?

中風為本虛標實之證,在本為陰陽偏勝,氣機逆亂;在標為風火相煽,痰濁壅塞,瘀血內阻。常見的病因有憂思惱怒,飲酒無度,或恣食肥甘,縱欲勞累,或起居不慎等。中風有中經絡和中臟腑之分。中經絡,常見證型有:①風邪入中,經絡痹阻型。兼惡寒發熱,苔薄脈浮。治宜祛風通絡。方用大秦艽湯。②肝腎陰虛,風陽上擾型。兼腰酸耳鳴,舌紅脈細。治宜滋陰熄風,方用鎮肝熄風湯。③痰熱腑實,風痰上擾型。兼痰多便秘,苔膩脈滑。治宜通腑化痰,方用小承氣湯加味。中臟腑,除見中經絡的癥狀外,還有朦朧思睡或昏憒無知等神誌癥狀。又可分為閉脫二證:①閉證。證見牙關緊閉,兩手握固,肢體強痙等,多屬實證。屬陽閉者兼見面紅身熱,苔膩脈滑。治宜辛涼開竅,滋陰熄風,方用至寶丹和羚羊角湯。陰閉者兼面白唇暗,肢冷脈緩。治宜辛溫開竅,豁痰熄風,方用蘇合香丸和滌痰湯。②脫證。證見目合口張,鼻鼾息微,手撒尿遺。多屬虛證,治宜回陽固脫,方用參附湯。部分中風病人留有後遺癥,如偏癱、失語等,這與病情輕重,治療和護理是否及時得當有關。

西醫學的急性腦血管病,如腦梗塞、腦出血、腦栓塞、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屬本病範疇。西醫學將本病主要化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類,高血壓、動脈硬化、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瘤常可導致出血性中風;風濕性心臟病、心房顫動、細菌性心內膜炎等常形成缺血性中風。另外高血糖、高血脂、血液流變學異常及情緒的異常波動與本病發生密切相關。頭顱CT、核磁***振檢查可確診。

凡中風,皆是真陽衰損的“陰盛陽虛” 證候。腦溢血,就是“陰盛格陽”導致的陽氣上沖的癥狀,決不應看作是“陰虛陽盛”的癥狀。陽氣上沖,聚於腦部,中樞神經就會受到比平日多幾倍的刺激,由於 大腦處於極度興奮的狀態,周身豈有不抽筋、不痙攣的道理?而且,壹定會神誌不清,不省人事,不論是“陽證”還是“陰證”,都是陽氣聚集它處而不能歸元的結果。 所以,治療原則應該是先扶其真元,同時兼顧病邪的部位。真陽元氣在哪裏衰敗,內邪外邪就會在哪裏發生,若能恢復真元,內外兩邪都能滅絕,這就是“不治邪而 實際就是以此治邪,不治風而實際就是以此治風”的道理。這就是治療中風的法要。只有如此,才能不誤患者。用“祛風化痰”法治療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就是祛風 化痰的藥物都會耗散元氣,在這些藥物中,還夾雜許多滋陰清熱的藥物,由於患者陰邪極盛,再用滋陰藥物就會使陰邪更盛,致使患者病情轉變為脫證。而且,正氣 虛而邪始生,不去扶正而去逐邪,甚至還去助邪,就是“舍本逐末”的表現。另外,由於患者真元衰微,用扶其元氣的方法,其治愈率尚且不敢說100%,何況“祛風化痰”法呢? 治療方法:對於腦溢血患者,可先用白通加豬膽汁湯治之。 此病是由於真元虧損,陰寒太盛,將虛陽格拒在外所致,“火主炎上”,故而邪火上頭。因此,除用幹姜、附子的大熱來助陽祛寒,還配合蔥白來通陽氣。但陰寒太 盛的病必定會格拒陽藥,所以加人尿、豬膽汁等寒良的藥品為引導,使熱藥能入裏發揮作用。寒邪被化,真元振奮,在頭的虛火必定歸元,危癥解除,然後輔以通絡 破瘀的藥物,可使腦部瘀血在較短的時間內得以消除。(服用白通加豬膽汁湯後,患者可能暫時出現心煩身熱、張目喘促癥狀,醫生不必驚慌,這是陽氣發動、陰邪 外出的表現,淩晨3點或下午5點,癥狀必會減輕或消除,不應作急救處理。而且,虛火歸元,大腦清涼,渾身痙攣的癥狀也就自然同時消除了)。 對於腦血栓患者,脫證先用大劑參附湯(人參和附子各60g以上去藥渣並濃縮)救急,然後可用補陽還五湯加四逆湯治之。補陽還五湯中的生黃芪必須用至120g。 四逆湯中的3種藥物都必須用至30g以上,此等用量只會嫌其少而不會嫌其多。 四逆湯方:附子30克 幹姜40克 炙甘草50克。 另外,腦血栓患者在發病幾天後,也會發生渾身抽筋、痙攣的現象,這是由於腦部有瘀血,中樞神經會激發壹些腎陽上升到腦部破瘀,但由於患者陽氣衰微,壹經激 發,便大部上升於腦,下焦空虛,致使二便失禁。頭部的陽氣有余,就會強烈地刺激中樞神經,導致抽筋、痙攣現象的發生。西醫只會為患者註射鎮靜劑,來抑制神 經的作用。而鎮靜劑的作用就是在激發真元(抽取壹定量的真陽),使“陰陽”暫時恢復升降的功能,從而達到鎮靜的目的(服用四逆湯、參附湯可以使人困倦異 常,就是真陽被振奮起來的結果,真陽的特性就是“藏”。而虛陽外越才會使人興奮無比)。 此時應該用“回陽救逆”(而不是用抽取元氣)的方法來恢復元氣的功能,所以,應該服用大劑參附湯回陽救逆。服後,患者可能暫時出現心煩身熱、張目喘促癥 狀,醫生不必驚慌,這是陽藥運行、陰邪外出的表現,淩晨3點或下午5點,癥狀必會減輕或消除,不應當作緊急情況處理,二便失禁的情況也會隨之消除。而且, 真陰上升,虛火下降,大腦自然清涼,渾身痙攣的癥狀也就自然同時消除了。服用四逆湯也會有同樣的效果。 中風飲食治療原則 急性腦血管疾病又名腦卒中、中風,是腦部血管疾病的總稱。好發於中老年人,常見病因為高血壓動脈硬化。由於腦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者,稱為蛛網膜下腔出血;血液流入腦實質內,則為腦出血。由於腦血管狹窄、閉塞而致相應供給腦組織缺血、梗阻,癥狀持續不超過24h者,稱為短暫腦缺血性發作;癥狀重持續24h以上者,稱為腦梗死,包括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臨床表現有壹定局限性神經癥狀,發生在壹側大腦半球者,有對側三癱,即對側的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癥狀,或同時有失語。發生在腦幹、小腦者則有同側腦神經麻痹、對側偏癱或偏身感覺障礙,同側肢體***濟失調。嚴重病例有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甚至發生腦疝或死亡。 我國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明顯高於冠心病,其中腦出血發生比例較高;而西方國家則相反,冠心病的發病率高。究其原因,除種族、遺傳、環境等因素外,飲食結構和營養因素的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糾正營養失調和進行飲食營養治療是防治急性腦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徑之壹。 壹、飲食營養影響 1.營養失調與腦年中;高血壓病、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等是引起腦卒中的重要原因,因此與其有關的飲食營養因素與腦卒中也有密切關系。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脂肪攝入過多,占總熱能40%的地區,腦缺血、腦梗死發病率高,而低脂肪、低蛋白質、高鹽飲食地區,腦出血發病率高。實驗研究證實血清膽固醇過高,易發生粥樣硬化性血栓,而高血壓同時有膽固醇過低,可使動脈壁變脆弱,紅細胞脆性增加,易發生出血。營養失調,不僅僅是主要營養素數量之間的比例失調,壹定程度上質量比數量的影響更重要。如脂肪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前者能降低血膽固醇,但過多則促使脂質過氧化,破壞細胞膜,而後者能升高血膽固醇,故認為兩者的比值以1:2為宜,現推薦的最佳比例為P:M:S=1:1:1。蛋白質中優質蛋白,即含硫氨基酸成分高的動物蛋白,如魚類、家禽、瘦肉等和大豆蛋白低於總蛋白的50%以下,則易發生高血壓病、腦卒中。若飲食為高鈉、低鈣、低鉀,也易發生高血壓和腦卒中。 2.影響腦卒中預後康復:因腦卒中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腦功能衰竭,病程中可伴發感染、消化道出血、腎功能障礙;脫水劑、激素等應用,可引起水與電解質紊亂;輕癥患者進食減少,重者禁食,飲食營養攝入明顯低於需要量。因此,腦卒中病人在原有營養失調的基礎上,可能因攝入減少而加重,導致更為嚴重的營養不足。如果沒有足夠的熱能、必需氨基酸、磷脂和維生素等,必然會影響腦卒中的預後和恢復。 二、飲食營養治療 飲食營養治療的目的是全身營養支持,保護腦功能,促進神經細胞的修復和功能的恢復。在飲食營養供給上要求個體化,即根據病人的病情輕重,有無並發癥,能否正常飲食,消化吸收功能、體重、血脂、血糖、電解質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飲食營養治療方案。在急性期飲食治療是讓病人能度過危急階段,為恢復創造條件。恢復期應提出合理飲食的建議,糾正營養不足或營養失調,促進恢復和防止復發。 1.重癥病人的飲食治療:重癥或昏迷病人在起病的2~3d之內如有嘔吐、消化道出血者應禁食,從靜脈補充營養。3d後開始鼻飼,為適應消化道吸收功能,開始的幾天內以米湯、蔗糖為主,每次200~250ml,每天4~5次。在已經耐受的情況下,給予混合奶,以增加熱能、蛋白質和脂肪,可用牛奶、米湯、蔗糖、雞蛋、少量植物油。對昏迷時間較長,又有並發癥者,應供給高熱能、高脂肪的混合奶,保證每天能有蛋白質90~110g,脂肪100g,碳水化物300g,總熱能10.46MJ(2500kcal),總液體量2500ml,每次300~400ml,每天6~7次。鼻飼速度宜慢些,防止返流到氣管內。必要時可選用勻漿飲食或要素飲食。 2.壹般病人飲食治療:熱能可按125.52~167.36kJ(30~40kcal)供給,體重超重者適當減少。蛋白質按L 5~2.0g/kg,其中動物蛋白質不低於20g/d,包括含脂肪少的而含蛋白質高的魚類、家禽、瘦肉等,豆類每天不少於30g。脂肪不超過總熱能的30%,膽固醇應低於300mg/d。應盡量少吃含飽和脂肪酸高的肥肉、動物油脂,以及動物的內臟等。超重者脂肪應占總熱能的20%以下,膽固醇限制在200mg以內。碳水化物以谷類為主,總熱能不低於55%,要粗細搭配,多樣化。限制食鹽的攝入,每天在6g以內,如使用脫水劑,或是利尿劑可適當增加。為了保證能獲得足夠的維生素,每天應供給新鮮蔬菜400g以上。進餐制度應定時定量,少量多餐,每天4餐,晚餐應清淡易消化。

中風並發癥

腦出血或大面積的腦梗塞後,常會並發身體其他臟器的疾病,常見的有急性消化道出血、腦心綜合征、肺部感染和急性肺水腫、褥瘡、中樞性呼吸困難、中樞性啊逆、腦卒中後抑郁等,分述如下: (1)肺部感染:腦部病報可能導致肺和呼吸道血管功能紊亂,肺水腫淤血;較長時間不翻身,會導致肺部分泌物墜積;以及嘔吐物誤吸入氣管等,都會促使肺炎發生。應加強護理,如每3~4小時輕輕變動病人的體位並輕拍背部,使肺部分泌物不至於長期積貯,並使它容易排出。餵食時要特別小心,盡可能防止肺炎發生。 (2)褥瘡:由於癱瘓肢體活動受限,骨頭隆起部位容易受壓,局部皮膚血液循環與營養障礙,故容易發生褥瘡,好發部位在腰背部、能尾部、股骨大轉子、外踝、足跟處。為避免褥瘡發生,可幫助病人每2小時更換1次體位;在易發褥瘡的部位放置氣圈、海綿墊等。以保持皮膚幹燥;還可進行局部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環。 (3)急性消化道出血:大部分發生於發病後1周以內,半數以上出血來自胃部,其次為食管,表現為嘔血或黑便。 (4)腦心綜合征:發病後1周內檢查心電圖,可發現心臟有缺血性改變、心律失常,甚至會發生心肌梗塞。 (5)中樞性呼吸困難:多見於昏迷病人。呼吸呈快、淺、弱及不規則,或呈嘆氣樣呼吸、呼吸暫停,是由於腦幹呼吸中樞受到影響,說明病情嚴重。 (6)中樞性呢逆:見於中風的急、慢性期。重者呈頑固性發作,也是病情嚴重的征象。

[編輯本段]中風並發癥

腦出血或大面積的腦梗塞後,常會並發身體其他臟器的疾病,常見的有急性消化道出血、腦心綜合征、肺部感染和急性肺水腫、褥瘡、中樞性呼吸困難、中樞性啊逆、腦卒中後抑郁等,分述如下: (1);肺部感染:腦部病報可能導致肺和呼吸道血管功能紊亂,肺水腫淤血;較長時間不翻身,會導致肺部分泌物墜積;以及嘔吐物誤吸入氣管等,都會促使肺炎發生。應加強護理,如每3-4小時輕輕變動病人的體位並輕拍背部,使肺部分泌物不至於長期積貯,並使它容易排出。餵食時要特別小心,盡可能防止肺炎發生。 (2)褥瘡:由於癱瘓肢體活動受限,骨頭隆起部位容易受壓,局部皮膚血液循環與營養障礙,故容易發生褥瘡,好發部位在腰背部、能尾部、股骨大轉子、外踝、足跟處。為避免褥瘡發生,可幫助病人每2小時更換1次體位;在易發褥瘡的部位放置氣圈、海綿墊等。以保持皮膚幹燥;還可進行局部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環。 (3)急性消化道出血:大部分發生於發病後1周以內,半數以上出血來自胃部,其次為食管,表現為嘔血或黑便。 (4)腦心綜合征:發病後1周內檢查心電圖,可發現心臟有缺血性改變、心律失常,甚至會發生心肌梗塞。 (5)中樞性呼吸困難:多見於昏迷病人。呼吸呈快、淺、弱及不規則,或呈嘆氣樣呼吸、呼吸暫停,是由於腦幹呼吸中樞受到影響,說明病情嚴重。 (6)中樞性呢逆:見於中風的急、慢性期。重者呈頑固性發作,也是病情嚴重的征象。 (7)膀胱及直腸功能障礙 輕型腦出血病人常因不習慣臥位排便,而出現壹時性“體位性尿瀦留”及大便幹結。嚴重病人,當病變波及半球運動中樞時,常出現尿頻及膀胱內壓增高。如第三腦室受到刺激,往往會出現直腸活動性增強,導致高度排便亢進,患者便意頻繁,但每次排便量較少。如灰結節受損,可出現不自主排便。若全腦受損,深度昏迷的病人,常出現二便失禁或尿瀦留。 (8)腎功能衰竭及電解質紊亂 腦出血病人因昏迷或失語,不能反應主觀感覺,加之癥狀復雜,治療矛盾較多;也常因頻繁嘔吐、發燒、出汗、脫水劑的應用和補液不足而造成失水、電解質紊亂及腎功能衰竭。有時因缺氧、饑餓、呼吸異常等導致酸中毒,或偶然發生堿中毒。但上述病癥在昏迷或合並感染的情況下,常易被掩蓋而被忽視,使病情日趨加重,故應註意觀察。當發現呼吸加深加快,心動過速,意識障礙加重,血壓下降,尿量減少或無尿,肢體及面部水腫或脫水等現象時,要仔細尋找病因,及時作二氧化碳結合力、非蛋白氮、血氣分析及電解質定量測定等檢查,發現異常時,及時處理。 (9)中樞性體溫調節障礙 當腦出血波及到丘腦下部及前部時,散熱機制被破壞,可引起持續性高熱,體溫常達40℃以上,並可伴有無汗、肢冷、心動過速、呼吸增快等癥狀。但白細胞壹般多不增高,復方氨基比林、阿斯匹林也不能使之下降,有時用巴比妥加冰枕降溫有效,如不及時處理,數小時可死亡。

[編輯本段]中風老人的護理

如果老年人得了"中風",生活不能夠自理.作為老人的子女有責任和義務照顧好病重的老人.那麽,作為子女該從何做起呢?首先要勸說老人樹立信心,鍛煉四肢,以免肌肉和神經發生萎縮。經常按摩各個關節和肌肉,是防止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的好方法。等到肢體可以主動活動時,就應鼓勵老人經常坐在床上或椅子上,用腳蹬床檔或踩地面,或手裏轉動核桃(癥狀輕者可用健身球)。再進壹步,則可攙著老人練習站立和行走了。 有些子女怕“中風”的老人摔倒發生不幸,於是不讓老人進行活動,這樣並不妥。其實,愈是早期開始活動,肢體功能的恢復就愈快愈好,死亡率也就愈低。據統計,臥床不起的“中風”老人在5年內的死亡率為54.7%,而能活動的“中風”老人僅12.1%死亡。 為了防止畸形,癱瘓老人的肢體應當用繃帶、沙袋或枕頭固定在“功能位”。肘部應成90°,腕部要放在旋前位。老人易發生足下垂,千萬別拿被子直接壓在腳背上,最好用支架把被子托起來,腳下再墊個枕頭,使踝關節成90°。 預防褥瘡非常重要。老人癱瘓後,翻身不便,往往由於骨頭突出部位和床褥相壓而使皮膚發生壞死性潰瘍,因而要勤翻身。壹般應每兩小時翻壹次身,翻身後用酒精或滑石粉輕輕按摩骨頭凸出部位,以利於血液流通;用氣墊或泡沫塑料墊在骨凸部位,可減輕壓力。另外,還要經常為老人擦洗皮膚,在皺摺處、會陰區和臀部撲些痱子粉,以保持清潔、幹燥。壹旦出現褥瘡,可用大燈泡烤幹患部,塗抹紫藥水,或撒中藥生肌散,並壓迫瘡面。 老人長期臥床,食欲不好,應吃些蛋羹、豆漿、牛奶、藕粉、米粥、水餃、雞湯、細面條等易嚼、易消化而富有營養的食物。餵飯要有耐心,咽下壹口再餵壹口,切不可過急,以免發生吸入性肺炎。 如果癱瘓老人不習慣於臥位排尿,出現排尿困難,可用手輕輕按摩下腹,或用熱水袋敷下腹,會收到壹定效果。 臥床的老人由於腸蠕動減慢,常有便秘,而便秘又往往是“中風”復發的原因,故不可等閑視之。如3天不解大便,就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藥物治療。 對右側半身不遂,出現聽障礙的老人,要勸其慢慢講話,多聽收音機,多讓兒孫和他(她)交談,以重建語言功能。當然,這個過程較慢,需要極大的耐心。 “中風”老人在恢復期死亡的原因約60%是肺炎。所以,註意室內通風,適時增減衣服、做好保暖,防止發生感冒。 照顧"中風"的老人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壹樣細心呵護.如果“中風”的老人能得到細心照料,多數人可在壹年內恢復,其中半數人可以達到生活自理。

[編輯本段]怎樣預防中風的發生

1、預防中風,就要把中風的危險因素盡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壓是預防中風的重點。高血壓病人要遵醫囑按時服用降壓藥物,有條件者最好每日測1次血壓,特別是在調整降壓藥物階段,以保持血壓穩定。要保持情緒平穩,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緒激動的事,如打牌、搓麻將、看體育比賽轉播等;飲食須清淡有節制,戒煙酒,保持大便通暢;適量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關鍵在於防治高脂血癥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動物內臟等;適量運動增加熱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藥物。 控制糖尿病與其他疾病如心臟病、脈管炎等。 2、註意中風的先兆征象:壹部分病人在中風發作前常有血壓升高、波動,頭痛頭暈、手腳麻木無力等先兆,發現後要盡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3、有效地控制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當病人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先兆時,應讓其安靜休息,並積極治療,防止其發展為腦血栓形成。 4、註意氣象因素的影響:季節與氣候變化會使高血壓病人情緒不穩,血壓波動,誘發中風,在這種時候更要防備中風的發生。 5、多吃果蔬 不易得中風。蔬菜和水果為何能降低腦中風的風險?首先,是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維生素C。據研究,血液中維生素C濃度的高低與腦中風密切相關,濃度越高,腦中風的發病危險就越低。此外,維生素C還是壹種有效的抗氧化劑,能夠清除體內自由基。而自由基增多,就會增加患心臟病和腦中風的風險。其次,蔬菜水果中富含膳食纖維,它可以起到抑制總膽固醇濃度升高,從而防止動脈硬化、預防心血管疾病及腦中風的功效。美國壹項研究表明,每天從蔬菜和水果中攝入壹定量的水溶性膳食纖維,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可下降3%~5%。基於這壹認識,發達國家國民迅速調整膳食結構,少吃肉、糖、脂肪,多吃果蔬。因此,近年來,在歐美等國,心腦血管病死亡率已呈下降趨勢。第三,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中富含鉀、鎂、葉酸等營養物質。鉀元素對血管有保護作用,還能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鎂元素也具有降低膽固醇、擴張血管等預防腦血管病的功效。而葉酸能將中風病人體內的高半胱氨酸轉化為蛋氨酸、降低血液中半脫氨酸的濃度,從而減少患冠心病和中風的危險。此外,許多果蔬中含有寡糖,有減低血流凝集的作用,也可以防止中風。 夏季老年人應防“熱中風” 眼下正是盛夏高溫季節,醫生提醒,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癥的老年人應摒棄“中風在寒冷季節才會高發”的觀點,當氣溫上升到32℃以上時,腦中風的發生率將大幅上升,夏季高溫應謹防熱中風 夏季人體出汗較多,而老年人體內水分較少,夏天身體容易缺水。身體缺水會使血液黏稠,對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癥或心腦血管病的老年人來說,這會使輸向大腦的血液受阻,增加中風的發生幾率。 醫生提醒,預防中風首先要重視高血壓、高血脂癥等易引發腦中風的病癥,合理安排夏日生活,註意勞逸結合,多吃能軟化血管和降血脂的食物,並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降壓藥、降脂藥。 夏季老年人還應避免過度貪涼。老年人的血管大多硬化,忽冷忽熱的氣溫易使其發生意外。因此,使用空調時室內外溫差以不超過8℃為宜。同時,及時補水,防止血液黏稠出現血栓,引發中風、心絞痛等病癥。對於有過中風史的老年人來說,壹旦出現頭昏、頭痛、半身麻木、頻頻打哈欠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編輯本段]中風前都有哪些癥狀

中風雖來勢急驟,但在發病之前,也是有壹個病理演變過程的,其中有壹個腦循環輕度失調,但又可以恢復的階段,臨床上表現為各種先兆癥狀,常在中風發生前數分鐘至數天內出現,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四種: (1)頭痛、頭暈,可伴有視物旋轉、惡心、嘔吐。頭痛的形式和感覺與往日不壹樣,程度加重並變成持續性,有時固定在某壹部位,這是血壓波動或腦血管痙攣的表現,往往是出血性腦中風的先兆。 (2)各種運動障礙:如四肢壹側無力,或活動不靈、持物不穩,有時伴肌肉痙攣在走路時雖末遇路障,意識也清楚,可卻突然跌倒在地,或者自己想走在路中央,但卻不自主歪向路邊出現行走不穩癥;突然出現吐字不清,說話錯亂;吞咽困難、嗆咳;口嘴歪斜、流涎。另有壹種稱為“壹個半綜合征”,也是腦中風初期頗多見的癥狀,其表現為壹側眼球既不能上下轉動又不能向左右旋展,另側眼球除向外側移動外,對其他方向亦不能旋轉,其機理是由於壹只半眼睛的眼外肌肉不能運動所致。 (3)感覺障礙:口唇、面舌,肢體麻木,耳鳴、聽力下降,壹過性視力模糊或失明。 (4)性格、行為、智能方面突然壹反常態,如變得孤僻寡言,抑郁焦慮或急躁多語,喪失正常的理解判斷力無故發笑或哭淚,且難以自制,有時突然見到熟人明知是誰,卻喊不出名字,甚至連日常用品也叫不出,整天昏昏欲睡。後三種表現可以是壹過性的,也可以反復發作或逐漸加重,常常是缺血性中風的先兆。 壹旦發現周人的人,或者家人出應相同的癥狀,應該引起高度重視,不要過度緊張驚慌。首先要保持安靜,臥床休息,註意觀察血壓變化,如果太高應予降壓治療,過低則應立即停止降壓措施。最好請醫生出診,否則應到醫院作進壹步檢查。搬動最好用擔架,途中避免顛簸,病人應躺平,頭偏向壹側,以免嘔吐物阻塞氣道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另外高血壓病人發生中風後,以後復發的機會更大,所以,要加強監護,壹旦發生上面情況,要加緊送往醫院,記住時間就是生命,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