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籍中的竹卷心簡介

古籍中的竹卷心簡介

《*辭典》:竹卷心出處《生草藥性備要》拼音名ZhúJuǎnXīn別名竹針(《生草藥性備要》),竹心(《本草再新》)。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卷而未放的幼葉。清晨采摘。原形態植物形態詳"竹茹"條。性味《本草再新》:"味苦,性寒,無毒。"歸經《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經。"功能主治清心除煩,消暑止渴。①《生草藥性備要》:"治火傷,燒存性油調搽。"②《本草再新》:"清心瀉火,解毒除煩,消暑利濕,止渴生津。"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2~4錢。外用:煆存性研末調敷。備註幾種常見的竹,其幼葉在民間壹般均作竹卷心供藥用。如廣東地區習用粉簞竹的幼葉;四川民間習用慈竹的幼葉等。摘錄《*辭典》

詳見百科詞條:竹卷心 [ 最後修訂於2009/12/8 1:14:43 ***344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