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倪海廈《人紀系列針灸篇》筆記之14.奇經八脈之督脈

倪海廈《人紀系列針灸篇》筆記之14.奇經八脈之督脈

經絡學習課最後壹天。

任督二脈之督脈:督脈起於小腹內胞宮,體表出於曲骨穴,向下走會陰部,向後行於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長強穴,沿脊柱上行,經項後部至風府穴,進入腦內,沿頭部正中線,上行至巔頂百會穴,經前額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過人中,至上齒正中的齦交穴。

督脈主治病癥:

神誌病,熱病,腰骶、背、頭項局部病證及相應的內臟疾病。還有頸項強痛、角弓反張等癥。

督脈主管壹身之陽氣,只要是陽氣衰弱都可以在督脈上找到合適的穴位進行治療。

督脈虛衰可表現為頭昏頭重,眩暈,健忘,耳鳴耳聾,腰脊酸軟,佝樓形俯,舌淡,脈細弱。

督脈陽虛可表現為背脊畏寒,陽事不舉,精冷薄清,遺精,女子少腹墜脹冷痛,宮寒不孕,腰膝酸軟,舌淡。

督脈犯邪可表現為牙關緊閉,頭痛,四肢抽搐,甚則神誌昏迷、發熱,苔白。

督脈起於長強穴、止於齦交穴,原壹***二十八個穴,現加上印堂就二十九。

1.第壹個長強穴:主治痔瘡。

痔瘡分為內痔和外痔。

先血後便,不會痛為內痔。

先便後血,很痛為外痔。

痔瘡最好不要手術,因為有很多辦法可以治療,何必去遭那罪。五年前老公的內痔嚴重,醫生要求手術,他太怕,拖著沒手術。只好自己治,種種方法不細說了,已經好很多,去醫院檢查說不用手術了。

2.腰俞穴:在尾椎骨上與脊椎交接的地方。治療月經不來。

小兒下推七節骨就包含此處,便秘下推七節骨,腹瀉則要上推七節骨,兒推手法單穴使用,效果不好。

3.腰陽關:命門下兩椎就是腰陽關,在第十六椎。治療陽虛引起的腰痛。近取穴也治腰椎間盤突出。

4.命門穴:生命之門,在肚臍眼的正對面。劇烈頭痛,還有角弓反張可在命門上灸。

補腎壯陽可以選擇艾灸命門跟腎俞。

命門跟腎俞在壹條直線上,可以循行灸或者使用艾灸盒。

5.懸樞穴在第十三椎下治腰疼,不常用。

6.脊中穴:靠近脾臟在第十壹椎,在脾的正後方,旁邊是脾俞。用於治療黃疸,便血,腹瀉,腹脹等病癥。

7.中樞穴:在第十椎下,治療脾胃與消化問題。

8.筋縮穴:第九胸椎下,肝的正後方,旁邊就是肝俞,肝主筋,全身的筋歸肝在管。這個穴位可以平肝熄風,寧神鎮痙,縮筋可治療癲癇狂抽筋和口吐白沫。

9.至陽穴:在第七胸椎下,這個穴位與橫膈平,可以寬胸利膈,治療腰脊痛跟黃疸。

10.消渴穴:第七椎和第九椎之間的奇穴。

可治療糖尿病,還幫助診斷,糖尿病在此穴會有壓痛感,治好後消渴穴處沒有壓痛。

11.靈臺穴:第六椎下,靈臺穴的旁開是督俞穴,是治療憂郁失眠的養心穴。

還可幫助診斷:有壓痛感,表示得到的營養過多(白血球增加),有壓疼感還代表可能有血癌。

12.神道穴:第五椎下,任何的心臟病疾病都可以在神道穴找到壓痛點。

13.身柱穴:灸身柱穴可以幫助孩子強身長高。

再好的穴,也不可多用,特別是孩子,壹個月用兩三次既可(初了生病外)

14.陶道穴:第壹椎下,它是大椎的助手。

15.大椎穴:第壹椎上,搖頭時,頭椎會轉動,胸椎不會動,所以動骨與不動骨之間就是大椎穴。此穴很強大,治頸項疼痛感冒發燒等。

16.啞門穴:專治聲音發不出來,不可灸。

17.風府穴:治療中風的大穴。也是風很容易進去的地方,冬天冷壹縮脖子就會感覺渾身暖了,是因為脖子本來就是壹個冷卻系統。

18.腦戶,強間很少用。

19.後頂穴跟前頂穴都輔助百會穴的。

20.百會穴:兩個耳尖往上到頭頂中心,在往後5分的凹洞。

百會治百病,百會穴是諸陽之會,六條陽經經過頭部,陰經不走頭部。

按揉拍打百會可以讓人開會增智,益壽延年,需要長期堅持哦!不要敲個四五天就說:我咋還不聰明(又不是武俠小說)

當然也可以艾灸百會,不過註意不要燒到頭發(我燒過),記性差的更要灸百會。

21.聰會穴:又叫囟會或者囟門。

小孩出生時,這裏有個凹洞,隨著慢慢長大就會長圓。

22.上星穴:治鼻竇炎,鼻炎可以灸。

23.神庭穴:少用,治失眠,頭暈,目眩。

頭部穴位,指甲梳頭皮梳頭,想要的頭部健康都會有。

24.素髎穴:多用於點刺放血治酒糟鼻。

25.水溝穴:也就是人中,用於急救。

倪師說:婦人早上起來臉腫,用水溝穴。

26.兌端穴:上嘴唇正中點,很少用,治療齒齦腫痛。

27.最後壹個齦交穴:兩顆大牙中點,治療牙齦腫,牙周病。

28.印堂屬於經外奇穴:艾灸可以美容,鼻炎也可以灸,可清頭明目,通鼻開竅。

灸印堂=面若桃花。最好最安全的美容方法!

如何督脈保養?了解壹下刮痧,還有豪華督脈灸。家有小兒就好好捏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