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的演變》 36.8萬字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4.5
《理學的演變》(臺灣版) 38 萬字 臺灣文津出版社,1990.1
《理學範疇系統》 39.8萬字 人民出版社,1989.7
《中國心性論》 34 萬字 臺灣學生書局,1990.4
《中國心性論》(韓文版) 韓國法仁文化社,1996.1
《中國哲學主體思維》 15.3萬字 東方出版社1993.8
《中國傳統哲學思維方式》(主編) 29 萬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8
《心靈超越與境界》 34 萬字 人民出版社,1998.12 《論王夫之的真理觀》 1.3 萬字 《中國哲學史論文集》第二輯,山東出版社,1980
《論羅欽順的哲學思想》 1.2 萬字 《哲學研究》1981年第9期
《朱之瑜評傳》 2.4 萬字
《中國著名哲學家評傳》(續編4),齊魯書社,1982
《薛 宣哲學思想與程朱理學的演變》 1.2 萬字 《晉陽學刊》1982年第6期
《中國哲學史方法論問題》 0.4 萬字 《中國哲學年鑒》1982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魏晉隋唐哲學若幹問題的探討》 0.3 萬字 《中國哲學年鑒》1982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佛教研究新成果》 0.2 萬字 《中國哲學年鑒》1982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中國佛教哲學的研究情況》 0.4 萬字
《中國哲學年鑒》1983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言意之辨及其意義》 1.1 萬字 《中國哲學史研究》1983年第1期
《略論朱熹哲學的理》 1.2 萬字 《宋明理學》,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論朱熹理學到王陽明心學的演變》 1.2 萬字 《哲學研究》1983年第6期
《王夫之哲學與朱熹理學》 2.1 萬字 《中國哲學》第10輯,三聯出版社,1983年
《繼續開展中國哲學範疇的研究》 0.5 萬字 《中國哲學年鑒》1984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形而上與形而下》 0.6 萬字 《中國哲學史研究》1984年第4期
《柳宗元道論簡析》 1.1 萬字 《湘潭大學學報》1984年第4期
《簡述理的演變》 1.7 萬字 《中國哲學範疇論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
《論理學形成三階段》 1.2 萬字 《晉陽學刊》1986年第2期
《從王畿看良知說的演變》 1 萬字 《哲學研究》1986年第10期
《朱學的演變和李退溪哲學》 1.5 萬字 《李退溪哲學の歷史的位置》,日本東洋書院1986年(中、英、日文)
《論朱熹哲學範疇體系》3.3 萬字 《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東方出版社,1986年
《理學》 0.8 萬字 《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7年 《論儒墨兩種思維方式》1.3 萬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7年第1期 《論理學範疇樂及其發展》 1.2 萬字 《浙江學刊》1987年第4期
《論理學範疇系統》 1.5 萬字 《哲學研究》1987年第11期
《淺論中國心性論的特點》 1.5 萬字 《孔子研究》1987年第4期
《理學研究中的幾個問題》1.7萬字 《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三聯書店,1988年
《論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基本特征》 1.2 萬字 《哲學研究》1988年第7期
《論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特質及困限》1.5 萬字 香港《明報月刊》1988年10月號 《朱熹哲學的終極命題-天人合壹》 1.3 萬字 《朱子學刊》第1輯,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
《儒家的人本主義能不能適應現代化》 1 萬字 韓國《民族文化論叢》,嶺南大學民族文化研究所,1989
《周易的天人哲學》 1 萬字 臺灣《中國文化月刊》第116期,1989
《墨荀心性論的特質及其比較》 1.3 萬字 《中國哲學史研究》1989年第2期
《禪宗心性論試析》 1.2 萬字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9年第3期
《陸王心性論概說》 1.2 萬字 《浙江學刊》1989年第5期
《略談儒家關於樂的思想》 2.7 萬字 《中國審美意識的探討》,寶文堂書店,1989年5月
《五四新文化運動與西方啟蒙運動是否有相似之處》 0.1 萬字 臺灣《國文天地》第48期,1989
《五四怎樣看待儒家?》 0.1 萬字 同上
《從理學範疇系統看儒家思維特征》 1.5 萬字 《儒學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齊魯書社,1989
《科學、民主與傳統道德》 0.9 萬字 《學術月刊》1989年9月號
《薛 宣哲學與理性主義》 1.2 萬字 《運城師專學報》1990年第1期
《儒家精神哲學及其發展提要》 1.5 萬字 臺灣《鵝湖》1990年1月號
《從精神超越到形體享樂》 1.5 萬字 《哲學研究》1990年第2期
《李退溪關於心的闡釋學》 1 萬字 臺灣《孔孟月刊》1990年2月號
《李退溪與陳白沙心學思想之比較》(韓文) 2 萬字 韓國《退溪學報》第65輯,1990.3
《〈老子〉や〈易 雲〉かりみた中國古代の生命哲學》(日文)0.5 萬字 日本《 鹹道》1990年第9號
《王陽明龍場悟道》 0.5 萬字 臺灣《國文天地》第66期,1990.11
《從心性論看朱熹哲學的歷史地位》 0.9 萬字 《福建論壇》1990年第6期
《玄學主體思維散論》 1.5 萬字 臺灣《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史哲出版社,1991.8
《論中國哲學主體思維》 1.5 萬字 《哲學研究》1991年第3期
《評馮友蘭的境界說》 1.2 萬字 《學術月刊》1991年5月號
《中國哲學主體思維の中醫に及ぼす影響》(日文) 0.4 萬字 日本《 鹹汪》第1號,1991.10
《中國古代兩種思維方式的比較》 0.8 萬字 臺灣《孔孟月刊》1991年4月號
《莊子の養生學について》 0.4 萬字 日本《 鹹汪》第2號,1992.3
《〈易經〉的整體主體思維》 1.2 萬字 《學術論叢》1992年第2期
《怎樣理解民族精神》 0.75 萬字 《學術月刊》1992年3月號
《王陽明の九華山の行とその思想發展》 0.5 萬字
《王陽明と湛甘泉の舊跡調查》,日本東洋書院,1992.3
《王陽明の〈天人合壹〉の學を論す》 1 萬字 同上
《淺談範仲淹的易學思想》 0.5 萬字 臺灣《國文天地》第86期,1992.7
《略談〈易經〉的思維方式》 0.5 萬字 《周易研究》1992年第2期
《老莊哲學思維特征》 1.2 萬字 《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輯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8
《李退溪的情感哲學》 0.8 萬字 《浙江學刊》1992年第5期
《範仲淹的哲學與理學的興起》 0.8 萬字 《北京社會科學》1992年第4期
《從孔子的境界說看儒學的基本精神》 1.4 萬字 《中國哲學史》創刊號,1992.11
《怎樣理解傳統文化》 0.9 萬字 《哲學研究》1993年第1期
《心靈與境界-朱子哲學再探討》 1.2 萬字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3年第1期
《李退溪的心性哲學》 2.1 萬字 《韓國學論文集》第1輯,1992.12
《論郭象的玄冥之境-壹種心靈境界》 1.2 萬字 《國故新知:中國傳統文化的再詮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8
《朱熹的心靈境界說》 1.6 萬字 《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 臺灣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編印,1993.5,臺北
《談談呂氏春秋的生命觀與養生學》 0.65 萬字 《中國哲學史》1993年第4期
《論中國傳統的情感哲學》 1 萬字 《哲學研究》1994年第1期
《漢末批判思維與人文主義哲學的重建》 1 萬字 《北京社會科學》1994年第1期
《中國的心靈哲學與超越問題》 1.4 萬字 《學術論叢》1994年第1期
《〈呂氏春秋〉に於ける生命觀と養生(その壹)》 日本《 鹹汪》第6號,1994年3月
《從心靈問題看中西哲學的區別》 0.8 萬字 《學術月刊》1994年10月號
《〈呂氏春秋〉に於ける生命觀と養生(その二)》 日本《 鹹汪》第7號,1994年10月
《懷念榮捷先生》 0.1 萬字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4卷第3期,1994年9月
《心靈與境界-訪蒙培元研究員》 0.75 萬字 《哲學動態》1995年第3期
《中國的情感哲學及其現代意義》 0.7 萬字 《中國智慧透析》,華夏出版社,1995.7
《馮友蘭對中國哲學的貢獻》 0.4 萬字 《中國哲學史》1995年第1期
《談談〈儒學與現代化〉》 0.3 萬字 《當代韓國》1995年夏季號
《心靈與境界——兼評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學》 1.5 萬字 《新儒家評論》第二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7
《儒、道、佛的境界說及其異同》 1.3 萬字 《學術論叢》1995年第5期
《心靈的開放與開放的心靈》 1 萬字 《哲學研究》1995年第10期
《回憶與斷想》 0.7 萬字 《馮友蘭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清華大學出版社,1995.12
《漫談中國哲學與現代文明》 1 萬字 《江淮論壇》1995年第2期
《道的境界-老子哲學的深層意蘊》 1.4 萬字 《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第1期
《李退溪的心靈境界說及其現代意義》(韓文) 1 萬字 韓國《退溪學報》第八十七、八輯,1995.12
《粟谷人學思想的現代性》(韓文) 0.4 萬字 韓國《粟谷公論》1996年第2期
《自由與自然》 1.4 萬字 《道家文化研究》第10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8
《主體·心靈·境界-我的中國哲學研究》 1 萬字 《今日中國哲學》,廣西人民出版社,1996.7
《換壹個視角看中國文化》 1.4 萬字 《亞文》第1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11
《中國傳統文化的境界觀-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蒙培元研究員》0.3萬字 《大眾日報》1997.1.6
《中國文化與人文精神》 1.7 萬字 《孔子研究》1997年第1期
《馮先生的兩個關懷》 0.35 萬字 《東方文化》1997年第2期
《目的與工具》 0.8 萬字 《北京社會科學》1997年第4期
《中國意識與人文思考-蒙培元先生訪談錄》 0.8 萬字 臺灣《中國文化月刊》210號,1997.9
《良知與自然》 0.9 萬字 《哲學研究》1998年第3期
《中國的德性倫理有沒有普遍性》 0.8 萬字 《北京社會科學》1998年第3期
《論自然》 1.2 萬字 《道家文化研究》第14輯,三聯書店,1998.7
《儒家哲學關於命的學說》(合) 1.2 萬字 《齊魯學刊》1998年第3期
《中國的天人合壹哲學與可持續發展》 1.4 萬字 《中國哲學史》1998年第3期
《學術創新、學術批評與學者良知》(訪談)0.5萬字《中國大學生》1998年9月號
《劉蕺山的人學思想》 1.4 萬字 《劉蕺山學術思想論集》,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8年
《中國文化與人類發展》 0.3 萬字 《中華文化論壇》1998年第3期
《解悟與超越》(蒙培元答客問) 0.8 萬字 臺灣《中國文化月刊》219期,1998.6
《李退溪的心靈哲學》 1 萬字 《當代韓國》1998年冬季號
《人對自然界有沒有義務?》1萬字《國際儒學研究》第六輯,中國社科出版社,1999.2
《孔子仁學的多角度審視》 0.3 萬字 《大眾日報》1999年2月20日
《我的求學生涯》 1 萬字 《安身立命之道-為學與為人》,中國致公出版社,1999.5
《儒家哲學中關於理的學說》 1.6 萬字 《中國傳統哲學新論》,九州圖書出版社,1999.3,北京
《儒家論樂》 1.5 萬字 《中國哲學的詮釋與發展》,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5
《從孟子的仁民愛物說看儒家生態觀》 0.4 萬字 《大眾日報》1999.8.9.
《開辟儒學研究的新境界》 0.45 萬字 《孔子研究》1999第3期
《孔子德性學說與天人關系》 0.3 萬字 《大眾日報》1999.10.6
《怎樣解決人與自然的關系——從孔子德性學說說起》 0.5 萬字 《鵝湖》1999.9.291期
《天·地·人——讀易傳的生態哲學》 1.2 萬字 《周易研究》2000年第壹期
《天人合壹論對人類未來發展的意義》 0.6 萬字 《齊魯學刊》2000年第壹期
《從孔孟的德性說看儒家的生態觀》 0.6 萬字 《新視野》2000年第壹期
《孔子的知情合壹說》 孔子2000,2000年7月
《中國哲學中的情感問題》 孔子2000,2000年7月
《敬畏之心》上 中 下 孔子2000,2000年9月
《情感與欲望》(上) (中) (下)壹 (下)二 孔子2000,2000年9月
《情感與知識》(上) (中) (下) 孔子2000,2000年9月
《從仁的四個層面看普遍倫理的可能性》 1.2 萬字《中國哲學史》2000年第4期
《馮友蘭—用漢字寫作的哲學家》 0.6 萬字《文化的饋贈—漢學研究國際會議論文集·哲學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漫談情感哲學》(上、下) 1.6 萬字《新視野》2001年第1期、第2期
《在傳承與創新中發展—在第四屆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上的總結發言》0.4萬字《哲學動態》2001年第2期
《葉適的德性學說及其批判精神》 0.9 萬字《哲學研究》2001年第4期
《20世紀中國哲學的回顧與展望》 1.5 萬字《泉州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知識,還是境界?》 1.0 萬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1年第3期
《大師風範,學者胸懷—寫在湯用彤全集出版後》 0.3 萬字《中國哲學史》2001年第2期
《馮友蘭的哲學之思》 0.6 萬字《中國圖書商報》2001.5.24
《儒家的德性倫理與現代社會》 0. 9 萬字《齊魯學刊》2001年第4期
《從粟古的仁學看儒學與現代性的問題》 0.7 萬字《當代韓國》2001.12 《中國哲學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