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如何理解“氣有余,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足,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

如何理解“氣有余,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足,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

解釋:

如果臟氣有余,則制約自己所克制的臟器,反侮克制自己的臟器。反之,如果臟器不足,則克制自己的臟器,克制太過,叫做相乘;自己所克制的臟器則輕而易舉地反侮自己。

這就可以說明五行乘侮傳變的兩種情況:壹是臟氣太過,壹是臟氣不足。比如肝氣強時,則乘脾土,侮肺金。

而通常情況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既有急躁易怒等肝 旺癥狀,又有咳嗽、咯血等肺的癥狀,這就是木旺侮金,或木火刑金。

如果肝氣不足呢,就會出 現土壅侮木或木虛金乘。比如,臨床常見的肝炎患者,多由於飲食不節,內生濕熱,肝血又虧, 最初會出現納呆、惡心、腹脹、黃疽等脾胃濕熱癥狀,繼之出現脅痛、頭暈、目眩等肝經癥狀,這 就是土壅侮木。

出處:

戰國至秦漢的素問,作者不詳。

擴展資料:

素問(中醫古籍)簡介:

《素問》,醫經著作,9卷,81篇。與《黃帝內經靈樞》(即《靈樞經》)為姊妹篇,合之而為《黃帝內經》。具有比較完整之理論體系,內容廣博而深奧,為中醫理論之淵藪。

舉凡養生氣功之理論;人與自然相參相應之學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之預防思想;陰陽五行及氣運對中醫理論之指導;臟象學說及臟腑經絡臨床辨證之規律;以脈學為主而又望聞問切全面論述之診斷;針砭灸摩、湯液醪醴之運用。

治病求本統領下之標本緩急先後及因人因地因時制宜之治則;對咳、瘧、痹、風、厥、痿及熱病、奇病等具體疾病之認識等等均有較詳之論述。齊梁醫家全元起曾對此書加以註釋,其時第七卷已亡佚。唐王冰得先師張公秘本,補其所亡,廣為次註,擴為24卷,因而流傳。

百度百科-素問